下载后可任意编辑“我的教育观”专题征文:从“教”到“育”——我的学生观进化论学生是什么?柏拉图最早使用隐喻表达了他的学生观:“没有受过教育的人,就像被捆绑而面对洞穴后壁的囚徒,只能看到洞穴外的火光投射到墙壁上的阴影,而无法看到真物本身。”在柏拉图眼中,学生是“洞中囚徒”,缺乏学习的主动性,是被动的,需要老师的强迫,学习对学生来说也是痛苦的过程。与之相对的,夸美纽斯将学生喻为种子,将学生看作是有生命的有机体,具有自身的特点,需要得到尊重和保护。古今中外,一千个教育工作者,就有一千个对于学生的不同解读。一名老师的学生观是镜子,观照着他对教育这件事最本质的把握和认知。一名老师的学生观也是指挥棒,指引他顺应着改变自己的教学方式和教育手段。自然,我也有我的学生观。哪怕不能常常察觉,但一直在生成、在进展,始终处于未完成的状态。它怀着初心变化着,重塑着,让我通过众多教育现象的混沌,摸索那始终如一的真实;它翻涌如潮,推动我去尝试,去改变,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得以从“教”向“育”进化。1、教之初,爱为先——“兔子老师”的师爱困境记得第一天踏进小学校园时,恰逢下雨,我却没带伞。走到操场上时,忽然听到清脆的童声:“老师!老师!”我抬头看,有两个二三年级模样的小女孩打着一把小红伞兴冲冲地朝我的方向奔来。还没等我回过神来,小女孩用劲踮起了脚,费劲地把伞往我身上扣。我笨拙地弯下了腰,让雨伞扣在我头顶上。她俩在伞下嘻嘻笑了,对我说:“老师,不带伞会淋湿的,快跟我们走吧。”我微笑着点了点头。她们小心地把我“护送”到教学楼,然后朝我摆摆手说再见,便欢快地跑开了。留我在原地,感念着这一份突如其来的温暖。这幅画面一直珍藏在我的心里。婴儿来到这个世界,睁开眼睛看到的第一个人,是母亲。而我进入小学教育世界,拥抱我的第一个画面,是这两个天使一般的学生。她们的热情助人,她们的笑眼盈盈,时常浮上我的心头,让我觉得温暖。从这一天起,这幅画面就成了我的教育生涯的底色、背景,哪怕是最辛苦的时候,也会有微甜的回味。此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我对学生的认识是感性的、主观的:学生是善良的、天真的。他们活跃而有活力,乐于帮助别人。比起成人,他们对这个世界怀着更多的无条下载后可任意编辑件的热爱。而我,有幸与他们为伍,则应该用同样无条件的爱去拥抱他们,爱护他们。所以,假如用一种动物来形容,我大概是“兔子老师”,温柔顺和。一段时间下来,我也与学生相处融洽,但是课堂知识的教学效果却不尽如人意。问学生,学生说老师你太温柔了,对违反课堂纪律的同学应该狠狠地惩处他们才会怕你。孩子虽小,但她说的话的确点出了关键问题,课堂纪律不好,何以谈知识的学习?在与学生的相处中,我总希望学生能够感受到我对他们的爱和关怀,我舍不得对他们严厉,总是微笑着面对他们,哪怕是他们犯了错误。却忽视了,这个年纪的孩子并不缺少爱,或者说,并不缺少直接的关爱,来自他们的父母长辈。而在学校里,他们需要爱,也需要其它更重要的东西,比如知识的丰富,人格的完善。他们还年幼,并不能自发地去完善自己,想要实现这两个方面,老师的引导和法律规范是必不可少的。老师应该爱学生,但是本质上爱学生,并不是老师存在的理由,学生的进展,才是老师存在的理由,才是一个老师能够给学生的最好的爱。那个时候每天睁开眼睛要面对的第一个问题是,做一个温柔的老师,还是严厉的老师?太温柔,学生容易闹腾太严厉,感觉到学生的距离感,心里忍不住怀疑,这样还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如何谈得上关爱学生?必须说,我的天平是倾向于“温柔”的,因为我的本性如此,这是我最自在的样子,无需练习。而“严厉”则是违反我天性的难事。但为了获得理想的教育和教学效果,我怀着“严师出高徒”的信念,踏上了对“严厉”的漫漫取经路。2、爱之深,责之严——“老虎老师”的粉墨登场为了解决课堂纪律问题,我积极地去探究原因及对策。通过学生的反馈和与同事的沟通,我逐渐认识到原因在于我的“威信”不够。而究其根源有两点:一是我的性格使然,习惯一团和气,二是因为我的学生观有误,我把学生看作是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