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典型课例学校名称(盖章):深**所在市区:**课例类型□多技术融合环境☑智慧教育环境课例名称第6课乡村风情画(第2课时)——《曲线工具的使用》所属学科信息技术使用教材粤教版(B版)第一册所属学段三年级教学时长40分钟任课教师**职称无职务教师任课教师简介**,女,中共党员,有两年教学工作经验,现任三年级数学教师兼信息技术教师。本人从教以来,热爱党的教育事业,恪尽职守,以创新教育方针为指导,以教好学生、让学生全面发展为己任,积极完成各项工作。在教学上虚心向经验丰富的教师请教,注重自身专业素养的提升,积极进取,勇于挑战,2021年12月《曲线工具的使用》案例入选“深圳市基于教学改革、融合信息技术的新型教与学模式”实验区建设优质课例设计方案。在学生发展方面,本人注重学生个性化学习和兴趣爱好的培养,多次带领学生参加市级、区级、校级等比赛活动,包括电子绘画、电子报刊、微电影、电脑编程等活动项目,斩获优良佳绩。课例简介本节课为《乡村风情画》的第二课时——曲线工具的使用,教学对象是小学三年级学生,师生在锦田小学德弘校区多功能室开展教学活动。教师主要运用PPT课件、AI极域平台开展教学,辅之以班级优化大师、希沃白板等信息技术软件,学生通过学生电脑端与教师进行同步学习互动。本课教师基于学校“课前启思”-“课中乐思”-“课后展思”数字化思乐课堂的教学模式展开,以绘画海底世界为主线,在动态课堂中感受新知和培养美感。本节课紧扣“课堂源于生活,生活存在的课堂”教学理念,课前思考以及课堂主线,都紧扣生活,通过课前观察鱼和生活事物的曲线形状,再到课前导入的海底世界唯美视频,让学生感受到显示生活中的美,激发学生兴趣,在学习中,发散思维,在课堂学习中感受美、体验美、绘画美,激起创新能力,借助课堂可以通过绘画体现自己对美好环境和精彩生活的憧憬,进一步丰富自己的情感世界。2课堂围绕“思乐课堂”新教学模式开展课堂。课前启思以“探究生活中小鱼儿的外形奥妙”展开课前思考,课前导入借用“海底世界”情境视频紧扣课前思考引入新课,通过视频画面及音乐的渲染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课中乐思通过PPT动画及重难点微课视频深入开展教学环节,以讲练结合的方式促成项目式学习,设定阶级挑战任务,环环相扣,在操作与学习中感受美、体验美。课后展思从课堂延伸至生活举例,让学生感受课堂学习来源于生活,进而情感升华至保护海洋、保护环境,提倡从身边小事做起的点滴行为规范。教材及教学内容分析本节课是粤教版(B版)第一册(上)第6课《乡村风情画》的第二课时——曲线工具,本课时内容是掌握“曲线”工具的操作方法,以及根据需要在曲线的编辑状态调整线条。本课的教学内容设计是跳出教材教“教材”,以“海底世界”为主线,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小鱼儿的线条形状切入口,感知单弧曲线和双弧曲线,结合生活常识和课前预习了解,在课堂中感受美、体验美、欣赏美,进一步培养美感。同时,基于智慧教育环境,结合PPT、AI极域软件等平台支持,让学生在学习中自主思考,有针对性的进行个性化指导,鼓励学生自主思考、合作学习、自主表达。教学对象分析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小学三年级的的学生。三年级刚开设信息技术课程,初步感知并了解画图软件的基本功能使用。本课是第一册中的第6课,第1课时是学习直线工具的使用,在前面初步了解的基础上延伸开展第2课时,学习曲线工作的使用,以打造“海底世界”背景下开展教学,有助于激发三年级学生的学习兴趣。此阶段的学生具备较为丰富的形象思维能力,想象力丰富,他们对周围的事物往往充满了天真的想象,充满了好奇心,喜欢刨根问底,有着强烈的表达愿望,但是他们集中注意力的能力较差,对于自己感兴趣的内容比较愿意听。教师在了解分析学生的特点后,在教学设计过程中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目标,以信息技术手段为媒介,引导学生感知“课堂来源于生活,生活也是课堂”,进一步发散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美感,欣赏美、感受美、体验美。教学目标分析1、知识与技能:(1)会使用“曲线”工具画出有一个弯或两个弯的曲线;(2)会根据需要在曲线的编辑状态下调整线条。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