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雀东南飞》教案教学目的1.了解“乐府”及“乐府诗”。2.掌握文中的多义词、偏义副词、古今异义词。3.把握诗歌的主要情节和人物形象4、评析人物,了解封建家长制和封建礼摧毁青年男女的爱情的罪恶。教学重点1、掌握几个常用古今词、偏义复词的意义和用法。2、分析人物,了解封建家长制和封建礼教对青年男女爱情的摧残。教学难点1、掌握几个常用古今词的意义和用法。2、理解封建家长制和封建礼教在摧残青年男女爱情上的罪恶。教学时数:两课时教学工具:多媒体第一课时一、教学重点1、了解乐府诗的一般特点及文学地位。2、通读全文,疏通文章脉络。3、掌握几个常用古今字、偏义复词的意义和用法。二、教学难点掌握几个常用古今字以及文中“相”、“迎”在不同语境下的意义和用法。三、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师:在我国灿烂的文学艺术宝库中保存着许多催人泪下的爱情悲剧。小说、戏剧中更多,你能举出几例吗?生明确:梁山伯与祝英台、牛郎与织女、陆游与唐婉等。师:梁祝的化蝶、牛郎织女的鹊桥相会、陆唐的钗头凤,一个又一个凄美爱情故事,哪个不浸透着青年人的血泪?几千年来,冷酷的封建礼教,使无数美丽的爱情化作“双飞蝴蝶”,成为“牵牛织女”,筑就“血泪沈园”。今天,让我们跟随一对五彩孔雀,走进又一个凄美的爱情故事里。(二)了解汉乐府的相关文学常识乐府:原指西汉武帝刘彻始设的专管音乐的官署,兼及创作、收集民间歌谣,以供朝廷制礼作乐之用。乐府诗:中国古代官署(乐府)中配乐演唱的诗歌。汉乐府:主要反映广大人民的生活和爱情的乐府诗歌,以五言为主,句式灵活,语言流畅继承发展了《诗经》的现实主义传统和《楚辞》的浪漫主义精神。主要保存在郭茂倩的《乐府诗集》中。《孔雀东南飞》和《木兰辞》并称“乐府双璧”,是古乐府民歌的代表。(三)分角色朗读,整体感知。思考以下问题1、从表达方式的角度看《孔雀东南飞》是叙事诗还是抒情诗?(叙事诗)2、让学生根据情节划分课文层次。师生共明确:课文按情节内容可划分为六部分:托物起兴兰芝被遣夫妻誓别兰芝抗婚双双殉情告诫后人3、本诗的主题思想是什么?(揭露封建礼教破坏青年男女幸福生活的罪恶,歌颂刘焦的忠贞爱情和反抗精神。)4、作者怎样来表达主题思想的?(通过塑造焦仲卿、刘兰芝的人物形象)5、作品主要从哪些方面来刻画人物形象的?(曲折的故事情节,个性化的人物对话。)师:叙事诗和抒情诗的主要区别在于:抒情诗,作者直接借景(或物)抒情。叙事诗借助于故事情节塑造的人物形象,来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表现诗歌的主题思想。让我们循着叙事诗这条表达主题的线索,来读这一首长篇叙事诗。古诗也常常寓抒情于叙事。(四)释词。学生在阅读本诗时,对以下三类词理解容易产生歧义。让学生再读课文,同桌间交流字词的疑难处,相互启发依据工具书和上下文判定答案,教师相机点拨,对本文中一词多义、偏义复词和古今异义词加以归纳,使学生能举一反三。部分参考答案:1、一词多义:相(1)副词,偏指一方,有称代作用。例:①吾已失恩义,合不相从许(代“你”)②及时相遣归(代“我”)③好自相扶将(代“她”)(2)副词,表示互相,彼此。例:①相见常日稀②六合正相应③叶叶相交通(3)名词,相貌。例:儿已薄禄相(本课中共有十几处出现“相”字,可让学生分类整理,另外“取”“为”“谢”“适”“举”等词也让生加以总结,此处不赘述。)师明确:这一类词在不同的语言环境里读音、词义各不相同。我们可从分析语言环境入手,确定词义和读音。2、偏义复词:两个意义相关或相反的词连起来当作一个单词使用,实际上只取其中一个词含义,另一词作陪衬。这种用法,沿用至今。例如口语中“万一有个好歹”(偏在“歹”)、“看看动静”(偏在“动”)等。本诗中此类词很多,应结合上下文判断。例:昼夜勤作息,偏在“作”;勤心养公姥,偏在“姥”;我有亲父兄:偏在“兄”;我有亲父母:偏在“母”。3、古今异义:可怜古义:可爱,例如:可怜体无比;今义:值得怜悯与同情。守节古义:遵守府里的规则,例如:守节情不移;今义:指妇女不改变情操。自由古义:自作主张,例如:汝岂得自由;今义: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