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主题太平天国运动一、教材分析《太平天国运动》是新课程岳麓版教材必修Ⅰ第四单元第二课。鸦片战争后,社会性质发生了变化,时代赋予了太平天国运动新的任务即在反封建的同时反侵略。体现了时代的特色,揭开了近代民主革命的序幕,是几千年来中国农民战争的最高峰。二、学生分析本节课为高一新授课,学生对教材并不太了解,所以首先要注重知识梳理和本节课的框架结构的构建,依据教学大纲和历史考试说明,确定本课突破的教学重点是定都天京、《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以及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原因。着力解决的教学难点是让学生理解《天朝田亩制度》的空想性,若能恰当的选择切入点,突破难点,将有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特别是对农民阶级局限性的分析,理论难度较大,若能以通俗的语言使学生接受,将有助于培养学生站在理论高度看问题的能力;同时还可以形成一种思维模式,为以后知识的迁移打下基础。三、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了解或掌握太平天国运动兴起的原因;洪秀全创立和宣传拜上帝教;金田起义;永安建制;太平军胜利进军和定都天京;《天朝田亩制度》;太平军的北伐、西征、东征和军事上的全盛;天京政变的原因、经过、和影响;太平天国领导核心的重建;太平天国失败的标志、原因和历史意义。通过引导学生对《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革命性和局限性的分析,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全面认识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二)过程与方法:(1)指导学生研究性学习太平天国定都天京的得失。(2)组织学生讨论《天朝田亩制度》并作出评价。(3)引导学生分析讨论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天朝田亩制度》的分析,使学生感受其强烈的反封建精神,从而培养学生符合社会价值和道德行为标准而产生的情感体验。(2)通过对天京变乱的讲解,使学生认识到领导集团内部的斗争造成太平天国的分裂,使革命力量元气大伤,从而对学生进行集体主义教育。四、教学环境简易多媒体教学环境五、信息技术应用思路(突出三个方面:使用哪些技术?在哪些教学环节如何使用这些技术?使用这些技术的预期效果是?)200字1、在授课过程中,使用文字、语音、视频、音频和图片等方式。2、上课一开始,使用投影仪展示教师PPT对本节课的整体设计:第一个环节复习巩固,第二环节整合体系,第三个环节问题探究,第四个环节交流展示,第六个环节巩固练习。充分体现出学校历史教研组五位一体教学法的整体思路。3、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丰富课堂表现力,力求达到良好的知识组织形式。同时对于小组合作提供良好的支持协作方式,以求自主学习的实现。提供虚拟化的历史背景支持了良好的教学管理功能。六、教学流程设计(可加行)教学环节(如:导入、讲授、复习、训练、实验、研讨、探究、评价、建构)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信息技术支持(资源、方法、手段等)导入以《天王诗》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阅读,思考诗中体现的中心思想。历史图片讲授运动过程在讲解太平天国运动的史结合教材基础知识,根点线图实环节中,教师用点线图的表达方式演示其兴起、发展、转折、挽救、失败的过程。据教师的演示过程,回答各阶段时间、事件、人物、结果。地图讲授《天朝田亩制度》通过史料,讲清其目的、内容及其评价通过对材料的解读,感受纲领文件的积极意义和历史局限。历史图片及史料探究探究农民阶级的局限性,教师出示相关诗词、名人言论,指导学生进行解读,从中获取信息,加深理解。分小组讨论,分析史料、提取历史信息,得出结论。文字史料评价对各小组结论梳理整合,对优质回答进行表扬,对较落后小组进行鼓励。各小组代表发言,把本小组结论与全体同学分享,其他组员补充。课代表计分训练利用多媒体出示精选练习题,提问学生,讲解错题。思考回答,生生合作图文资料小结设计使用关于太平天国运动背景、过程、新特点的思维导图,利用这种可视化思维,梳理整节课的内容。利用教师提供的思维导图,既形象直观又完整牢固地把握教材知识思维导图七、教学特色(如为个性化教学所做的调整,为自主学习所做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