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了解俄国十月革命发生的原因、经过和历史意义等基本史实;(2)把握俄国十月革命发生的历史条件及其历史发展的进程。2.过程与方法:(1)提取信息,探究讨论俄国十月革命爆发的原因,十月革命和二月革命的区别和为什么要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2)分层解疑两个政权”分别指什么?为什么会出现两个政权并存局面?十月革命的主要参加者是谁?十月革命最主要的特征是什么?其历史意义如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取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由此诞生。它的胜利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推动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发急发斗争,迎来了新时代的曙光;(2)引导学生学习列宁的革命首创精神,认识领袖人物在推动历史前进中的重要作用。【教学方法】1.引导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和有关的历史资料,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2.对课文重要知识点进行讲述,课间插入提问、讨论等形式;3.对于重点问题与学生共同探究,以达到更深层次地学习本章。【教学内容】1.十月革命爆发的背景:(1)俄国已具备帝国主义的基本特征,具备了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的最低限度的经济基础和阶级基础。由于改革不彻底,俄国仍然是一个落后的资本主义国家;(2)俄国成为各种矛盾的焦点,一战激化了当时国内的各种矛盾;(3)无产阶级力量壮大,并结成工农联盟,有成熟的无产阶级政党,而且有成熟的布尔什维克党领导,有杰出的革命领袖列宁;(4)俄国是帝国主义链条上最薄弱的环节。俄国的各种落后性使其成为帝国主义各种矛盾的焦点,促成了革命条件的成熟。2.经过:(1)1917年3月12日(俄历2月27日),俄国爆发了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的专制统治。二月革命后,俄国出现了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和工兵代表苏维埃。前者掌握政权机关,继续参战引起人民反对、不接受八小时工作制、不实施土改;后者掌握武装力量;(2)1917年4月,列宁在布尔什维克党的会议上作了《论无产阶级在这次革命中的任务》的报告。提纲指出:革命应由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过渡到社会主义革命;建立新型的苏维埃共和国,政权应转到无产阶级和贫苦农民手中;要消灭帝国主义战争,必须推翻资产阶级统治;没收地主土地,分给农民;苏维埃监督社会生产和分配。它为布党和广大人民指明了俄国革命的社会主义方向。成为布尔什维克党的纲领,逐渐得到人民的支持和拥护(3)1917年11月6日(俄历10月24日),列宁亲临斯莫尔尼宫领导起义。11月7日上午,革命军事委员会宣布列宁的《告俄国公民书》,宣告临时政府被推翻,政权转归苏维埃;11月7日(俄历10月25日),“阿芙乐尔”号巡洋舰炮轰冬宫——临时政府的最后巢穴被攻克,彼得格勒起义取得胜利。3.十月革命的结果和意义:(1)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2)俄国摆脱沙皇的束缚与统治,为俄国社会的发展开辟了道路;(3)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鼓舞了国际无产阶级和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教学重点】1.俄国社会主义革命的历史条件;2.俄国十月革命发生的历史原因和重大历史意义。【热点试题】1.俄国十月革命爆发的原因是什么?2.十月革命最主要的特征是什么?其历史意义如何?3.中俄两国革命的道路有什么不同。4.比较巴黎公社和十月革命的异同。【课堂小结】通过中心城市武装起义夺取全国政权,是俄国十月革命道路。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取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它由无产阶级领导,以建立体现社会公正和平等垢社会制度为目的。十月革命成功地在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上打开了一个缺口,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鼓舞了国际无产阶级和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十月革命将社会主义理论变为现实,开创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新局面,也为俄国的发展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十月革命对世界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穿越时光的隧道,我们依然能感受到十月革命强劲的脉动,感受社会主义的革命者变共产主义理想为现实的激情和勇于开辟人类新的解放道路的无限豪情。虽然,苏联今天已不复存在,但这段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