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6月福建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地理仿真模拟试卷05选择题部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个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下图为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完成1~2题。1.关于图中各圈层的叙述,正确的是()A.A,B,C,D为地球外部圈层,C为生物圈B.地球内部圈层由E、F、G三部分组成C.A,B,C,D,E共同形成了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理环境D.地震波经过F、G交界面时,传播速度减为02.有关岩石圈的叙述,正确的是()①包括地壳和地幔;②主要是由各种岩石组成;③由上图中的D和E构成;④厚度不一:大陆部分厚;大洋部分薄,甚至缺失A.①②B.②③C.①④D.②④【答案】1.C2.B【解析】1.地球外部圈层分为:大气圈、生物圈和水圈,所以外部圈层由A、B、C三个圈层组成,C为水圈,A错;地球内部圈层由外向里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所以内部圈层由D、F、G三个圈层组成,E为岩石圈,B错;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理环境由大气圈、生物圈、水圈和岩石圈四大圈层构成,而A为大气圈,B为生物圈,C为水圈,D为地壳,E为岩石圈,C对;F和G的交界面为古登堡界面,地震波通过古登堡界面时横波突然消失,纵波速度下降,D错。故选C。2.岩石圈是指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而不是整个地幔,①错;软流层以上的地幔部分与地壳主要由岩石组成,构成了岩石圈,②对;岩石圈包括地壳和软流层以上的地幔部分,③对;地壳分为大陆地壳和大洋地壳,大陆部分较厚,大洋部分较薄,而岩石圈除地壳外还包括软流层以上的地幔部分,所以岩石圈厚度不一,大陆部分厚,大洋部分薄,但不会缺失,④错。综上所述,B对,ACD错。故选B。下图为大西洋表层海水年平均温度、盐度和密度随纬度变化示意图。据此完成3~4题。3.①、②、③分别表示大西洋表层海水年平均()A.温度、密度、盐度B.盐度、温度、密度C.密度、温度、盐度D.密度、盐度、温度4.曲线③在A处达到最高值的主要原因是()A.受海陆分布影响B.受气候影响C.受地表径流影响D.受洋流影响【答案】3.C4.B【解析】3.图中曲线②从赤道向两极递减,表示表层海水年平均温度;曲线③从副热带海区向南北两侧递减,表示表层海水年平均盐度;曲线①随纬度的增高而增大,表示表层海水年平均密度,所以A正确,BCD错误。4.曲线③表示海水平均盐度,A处位于北回归线附近,盐度达到最高值,受海陆分布影响小,所以A错误;A处位于北回归线附近,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盛行下沉气流,降水少,气候干旱,蒸发量大于降水量,因此盐度高,所以B正确;北回归线附近地区的地表径流与其他地区无明显差异,并不是导致海水平均盐度高的主要原因,所以C错误;A处位于北回归线附近,没有典型的东西向洋流,受其影响小,所以D错误。欧洲的芬兰三分之一的土地在北极圈内,其靠近北极圈的罗瓦涅米是欣赏北极光的著名旅游城市,吸引世界各地游人前来观赏。下图为该城市及周边地区略图。完成5~6题。5.产生极光的带电粒子流来源于()A.光球层B.太阳风C.色球层D.日冕层6.形成斯堪的纳维亚半岛西侧幽深曲折的峡湾和芬兰南部湖泊群的主要外力作用是()A.流水侵蚀B.海浪侵蚀C.冰川侵蚀D.风力侵蚀【答案】5.D6.C【解析】5.太阳大气由里向外分层光球层、色球层和日冕层,对应的太阳活动分别是光球层的太阳黑子,色球层的耀斑,日冕层的太阳风。太阳风是从太阳大气最外层的日冕向空间持续抛射出来的带电粒子流.,这些带电粒子流穿越大气层时,在高纬度地区可见极光,D正确,ABC错误。故选D。6.峡湾是冰川侵蚀形成的U形谷,被海水涌入形成。形成斯堪的纳维亚半岛西侧幽深曲折的峡湾和芬兰南部湖泊群的主要外力作用是冰川侵蚀,C正确;流水侵蚀主要位于河流上游,风力侵蚀主要发生在干旱地区,海浪侵蚀不会形成峡湾,ABD错误。故选C。甲地区(图1)多山地、丘陵,土壤瘠薄。当地人在山坡和沿海沙石滩上,将土改良成表层沙土、中间层有机肥、下层黏土的"三明治"结构(图2),引水灌溉,后为"欧洲蔬菜之都"。据此完成7~8题。7.甲地代表性天然植被的生态特征是()A.常绿耐旱,叶片坚硬B.常见茎花、板根现象C.叶片宽阔,春发秋落D.树叶针状,抗寒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