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头城》教案一、基础知识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洛阳人。《石头城》是刘禹锡写的一首七言绝句,选自《唐诗别裁》,是组诗《金陵五题》的第一首。写此诗时,唐帝国已日趋衰败,进行内宦官专权,地方上藩镇割据势力有所抬头。作者用此诗讽喻现实,抒情国远衰微的感叹。诗中所写的石头城,即南京。原是战国朝代梦国建的金陵城,三国时代吴国孙权重建,定为国都,改名石头城,并在此修筑宫殿,故址在今南京市清凉山一带。经六代豪奢,至唐朝初废弃,二百年来成为一座空城。[来源:Z&xx&k.Com]二、写了什么展开想象,用描述性的词语描绘这首诗。要求:语句优美、运用修辞等多种表达技巧,能表现出诗的意境。[来源:学。科网Z。X。X。K]写作提示:[来源:学科网]1、“境”所含的“意”:境1所示:群山依然围着石头城,可旧日的繁华已空无所有,有苍茫悲凉之感。境2所示:潮水依旧,城却不再,一“空”字足见其凄凉;因而,潮水碰到冰冷的石壁,只会带着寒心的叹息默默退去。潮水如此,人何以堪?境3所示:旧时的明月,仍旧钨地从城垛后面升起,“还过”一词,意味深长说明月是见证,虽然还来,然而许多东西已不复返。这三境,只写山水明月,而六代繁荣富贵的衰落不着一字,然而无景不融合着诗人故中萧条、人生凄凉的深沉感伤,可见其寄意的深远。[来源:学科网]2、诗歌内容:第一句写空城四周被山峦围绕着,它虎踞龙盘的姿态并未改变;第二句写北面的江湖拍打着空城的城根,而后带寂寞之情又默默地退回。这两句是写山川依旧,可故都已荒废。第三句写淮水的东边升起的明月悬在空中,照着今日,也曾照过昔日,是见证;经四句写今夜的月亮又逐渐移到这边来,可这里已是空城一座。这后两句与月照空城,更见“寂寞”。三、怎么写的1、仿照《山居秋暝》从总体上把握全诗2、分别从形象、语言、表达技巧、思想情感方面赏析这首诗。参考答案:寓情于景:感慨城墙仍在,江潮和明月不变,但石头这座古城却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感慨唐王朝也已由盛变衰,期望着唐代统治者能吸取历史教训。思想内容:刘禹锡写这首诗时,唐帝国已日趋衰败,朝廷里大臣相互排挤,出现了“牛李党争”,宦官专权依然如故;地方上藩镇割据势力又有所抬头。本诗的主题仍然是讽喻现实,即借六朝的灭亡来抒发国运衰微的感叹,希望当时的统治者能以前车之覆为鉴。用心爱心专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