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案导学设计】2015高中语文专题九“新天下耳目”的东坡词专题整合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豪放词豪放词派,宋词两大流派之一。因其词作的题材、风格、用调及创作手法等与婉约派多不相同,故被视婉约派为正统的词论家称为“异军”、“别宗”、“别派”。代表词人为苏轼、辛弃疾等。豪放派的形成与发展约分为四个阶段。范仲淹写《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发豪放词之先声,可称预备阶段。苏轼大力提倡写壮词,欲与柳永、曹元宠分庭抗礼,豪放派由此进入第二阶段,即奠基阶段。当时学苏词的只有十之一二,学曹柳者有十之七八,但豪放词派毕竟肇始于此。南宋词论家王灼说苏轼作词“指出上天一路,新天下耳目,弄笔者始知自振”。张炎《词源》将“豪放词”与“雅词”对举。沈义父《乐府指迷》说:“近世作词者不晓音律,乃故为豪放不羁之语,遂借东坡、稼轩诸贤自诿。”上述诸条都可印证此说。苏轼之后,经贺铸中传,加上“靖康事变”的引发,豪放词派获得迅猛发展,集为大成。这是第三阶段,即顶峰阶段。这一时期除却产生了豪放词领袖辛弃疾外,还有李纲、陈与义、叶梦得、朱敦儒、张元干、张孝祥、陆游、陈亮、刘过等一大批杰出的词人。他们相激相慰,以爱国恢复的壮词宏声组成雄阔的阵容,统治了整个词坛。第四阶段为延续阶段,代表词人有刘克庄、黄机、戴复古、刘辰翁等。他们继承辛弃疾的词风,赋词依然雄豪,但由于南宋国事衰微,恢复无望,风雅词盛,渐倾词坛及豪放词人偏擅粗直词风等原因,豪放派的词作便或呈粗嚣、或返典雅,而悲灰之气渐趋浓郁则是当时所有豪放词人的共同趋向。豪放派词作的特点是题材广阔。它不仅描写花间月下、男欢女爱,而且更喜摄取军情国事那样的重大题材入词,使词能像诗文一样地反映生活,所谓“无言不可入,无事不可入”。它境界宏大,气势恢弘,不拘格律,汪洋恣意,崇尚直率,而不以含蓄婉曲为能事。词论家对苏轼词所作的“横放杰出”、“词气迈往”、“书挟海上风涛之气”之评,对辛弃疾所作的“慷慨纵横”、“不可一世”之评,可移向豪放派。其风格虽然总称豪放,然而各词人风格亦有微差:苏词清放,辛词雄放,南宋后期的某些豪放词作则显粗放,清朝的豪放词人如陈维崧等亦多寓雄于粗,以粗豪见长。由于豪放词人嗜于用典、追求散化、议论过多,某些豪放词篇遂有韵味不浓、词意晦涩、形象不明、格律欠精等缺点,这些亦是毋庸讳言的。豪放派虽以豪放为主体风格,却也不乏清秀婉约之作,不名之家如此,名家亦如此。苏词《贺新郎》(乳燕飞华屋)、《水龙吟》(似花还似非花),辛词《粉蝶儿》(昨日春如十三女儿学绣)、《青玉案》(东风夜放花千树)等皆是可伯仲婉约词的名篇。在鉴赏古诗词时,说“豪放”,一般是泛指具有豪放风格的诗、词、曲,不再局限于宋词中的“豪放派”。鉴赏诗歌语言一、理论讲解本专题诗歌《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的语言特点十分典型,这属于高考中“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的考点范畴。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主要是把握其运用语言的艺术,领会其语言的风格特点。下面就诗歌语言作详细讲解。鉴赏诗歌语言,从语音上分析,有音乐之美;从语义上分析,有精练、形象、情意之美;从语法上分析,有语序颠倒、词语错位、语句跳跃、成分省略等,常常造成特别的艺术效果。依照鉴赏家的观点,应注意语言的风格和意义性。“柳郎中词,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这说明柳永的词和苏东坡的词具有不同的风格特点。了解诗歌的风格有助于把握诗歌的语言特点和表达技巧。常见的诗歌语言风格有如下几种:1.平淡:其语言力求朴素,不追求词藻的华丽,显现出质朴无华的特点,但于平淡之中蕴涵着深意。如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表面看来句句平淡,平淡之中蕴涵着诗人超脱尘世、悠然自得的情趣。人评其诗“平淡而思致”。2.工丽:既讲究辞藻华丽,又讲究对仗工整。理解时可以借助对仗。如杜甫《观山水图》中的“红浸珊瑚短,青悬薜荔长”,辞藻华丽,对仗工整,每句开头的“红”、“青”颜色词语构成一幅色彩鲜明的画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