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小学三年级语文《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1.小学三年级语文《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原文1816年,法国巴黎流行着可怕的肺结核病。有位名叫雷奈克的医生,看到许多病人痛苦地死去,心里十分难过他想:一个人假如有了疾病,他的内脏运动就会出现异常有没有办法及早发现人体内的这些变化呢?他整日思索着。一天,雷奈克缓步从一个花园走过,突然被两个正在玩跷跷板的男孩吸引住了。只见他们一个站在这头,弯着腰,把耳朵紧贴跷跷板,一个蹲在那头,用一枚铁钉在板上轻轻地划着。原来,通过木板,在另一头能清楚地听到划木头的声音!雷奈克试了试,声音果然沿着木板传了过来。他兴奋极了,马上跑回医院。他把一本笔记簿卷成筒儿,一头靠着病人的胸腔,另一头凑近自己的耳朵。啊!呼吸声、心跳声都听到了!就这样,雷奈克每天可以用它认真听病人内脏的声音然后分析讨论,作出诊断。以后,雷奈克又发现空心木管听诊效果更好。于是,他把空心木管的两端做成喇叭状,这就成了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下载后可任意编辑2.小学三年级语文《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9个字只识不写,认识1个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假如……就……”、“果然”造句。3.默读课文,能说说雷奈克发明听诊器的经过。4.通过阅读课文内容,懂得任何发明都离不开观察与实践,我们应该从小养成爱观察、肯动脑的习惯。二、教学重点、难点1.通过读文,能说说雷奈克发明听诊器的经过,懂得任何发明都离不开观察与实践,我们应该从小养成爱观察、肯动脑的习惯。2.会用“假如……就……”、“果然”造句。三、教学准备实物投影仪;学生准备画笔、白纸。【教学策略】1、质疑中激趣导学。“学起于思,思起于疑。”皮亚杰说过:儿童是有主动性的人,所教的东西要能引起儿童的兴趣,符合他们的需要,才能有效地促进他们的进展。确实,我们的教学理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应顺应孩子的需求与进展规律。教学伊始,通过出示的“听诊器”实物引出课题,学生自然想知道有关于“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的内容,就会对所学的课文产生兴趣,带着解疑的愿望去阅读,就提高了读书、学习的针对性。2、层次阅读中深化对话。阅读教学应在语言文字中走几个来回,应注重“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引领。在阅读解疑后,安排再读课文,结合课文说说自己的感受、想法,能使学生再次走进了课文,走进了主人公,同时,通过沟通又获得了情感的释放。3、阅读对话中有效训练。在感悟课文的同时,语文教学决不能忽略语文能力和思辩能力的训练,能力的培育不能空穴来风,找准生发点训练,则能收到多种功效。在指导“假如……就……”造句时,抓住文中句子——一个人假如有了疾病,他的内脏运动就会出现异常。出示四句写有“假如……就……”围绕课文内容的填空,进行环环相扣地推理造句,既培育了思维能力,又进行了说话训练。讲述发明听诊器的过程也分两个层次,先是初读后的汇报,再是游戏体验后的加入想象后的制造性的描述,能使认识更为深刻。【教学过程设计】一、实物揭题,导入新课。1.出示实物,问:这是什么?下载后可任意编辑边板书:听诊器,边问:谁能为大家简单地介绍一下对它的了解?2.引导质疑:看到这听诊器,你想知道些什么?(学生可能会问:谁发明了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是怎样的?为什么会发明?怎样发明的?……根据学生质疑情况板书:世界上第一个,及问题)3.揭题,读题。老师过渡:这篇课文就是讲了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发明的经过,认真读这一课,这些问题就会迎刃而解。●以实物揭题,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对听诊器的了解,唤起学生对听诊器的感性认识,明白它在自己生活中的重要作用,能为学习后文作铺垫。然后再以实物质疑,学生自然会对“谁发明了听诊器”、“听诊器的发明过程”等产生好奇,从而激发了学生深化学习课文的兴趣。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弄清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的形状。1.自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边读边思上面提出的问题。2.检查朗读(采纳轮读的方式),根据朗读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