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高考历史命题趋势展望武穴实验高级中学曾根群2008年高考已离我们远去,2009年高考又向我们走来了。经历了2008年高考的我们,在面对每年的高考试题时,我们不得不惊叹命题专家们的独具匠心,高屋建瓴;一套高考试题,牵动着多少学生与教师的心弦。如今,我们又站在2009年高考备考的路口,再一次对历史学科的命题趋势进行展望,深感任重而道远。现根据近几年高考题及《考试大纲》,对2009年高考历史命题趋势进行以下几点展望。一、命题思路仍会紧扣时代主题,用“时务策”的形式来考查,考查的是“学以致用”的能力,而不是考“经义”。2009年高考命题会“贴近时代,贴近社会,贴近考生实际,注重对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这就要求我们应从社会变迁、时代发展的大背景以及加强实践的高度来把握高考。当前我们时代的关键词:如民主法制、和谐社会、生态文明、国家统一、三农问题,科学发展观、全球化、体制创新与调整等,这些关键字所涉及的问题,都有可能在试题中体现,但会以“隐性”方式切入,实行迂回战术。二、考试内容及难度系数会基本保持稳定,对于重要历史问题,仍然会变换方式加以考查,考过的问题还可能再考。2009年高考仍然会以教材主干知识为依托,突出对考生能力的考查,能力立意必然会使2009年高考在难度系数方面基本稳定,同时对能力的考查还会以不同题目内容来考查,会有角度切入新颖独到、题目内容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即用历史的角度、新颖的材料来考查历史问题,隐性切入社会热点问题。三、注重对新课程理念的渗透,命题的选材与问题的答案,不会再局限于教材所述。可以说,我国高考文综卷历史命题正在经历一个新旧史学观念的转型时期:时代出现了新理念,而我们却装满了旧观念;国家颁布了新课标,而我们却仍使用旧教材;高考奏响了新旋律,而我们却仍在弹奏旧腔调。这就要求历史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向学生贯彻新课程理念和新史观:即全球史观、文明史观、现代化史观,只有这样,高中历史教学才能适应当前的高考趋势。四、注重对学生基本历史思维能力和综合归纳能力的考查1、近几年高考,考死记硬背的少了,考综合运用能力多了,如近几年历史部分的第一道选择题,不仅涉及历史知识,还涉及语文、地理等知识,提高了对考生综合能力的考查;2、近几年高考历史选择题的呈现方式多种多样,大多以材料题的方式出现,而材料的内容新颖,选材独特,大多是我们都未曾见过的材料,但所考查的内容还是重点主干知识,只是考查形式变了而已,这就要求考生不仅要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储备,还要有相当的语言归纳整理能用心爱心专心力,在看懂材料的前提下,联系相关历史知识才能顺利解答;3、近几年高考选择题还具有时代性、生活气息浓厚,使学生感觉到浓厚的生活气息,觉得所学的历史并不是离自己很遥远,发挥了史学的教育功能,所以解这类题就要求我们学生要具备一定的生活常识,也是渗透新课程观的体现;4、在主观题的考查方向,还会以材料题的形式出现,但材料内容作为答案来源的功能大大降低,材料的选取上也是新颖独特,材料也只是学生解题的一个切入点、联系点而已,即注重对学生史学理论和历史思维方法的考查,如2008年全国卷Ⅰ中37题中:“英国的工业革命催生了英国的文官制度改革”的理解,解这道题对学生的能力要求极高,这要求考查不仅要比较中国科举制与文官制度改革,还要理解工业革命与文官制度改革之间的关系,这不是靠死记工业革命影响和和科举制就能做出来的,而是要求考生具有很高的历史思维能力。由此可见,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养成多思考、多问的习惯,遇到一些历史问题,多问几个“为什么”,才能逐步提高历史思维能力。总之,面对历史高考,对历年高考题要多分析比较,找出命题的共同趋势,对新一轮的复习备考将会有很大帮助,在辅之以行之有效的复习方法,一定能收到很好的效果。用心爱心专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