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时、分的认识》教学设计《时、分的认识》教学设计1一、教材依据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88~89页。二、设计思路这节课内容是在学生认识整时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时、分的有关知识,并为学习认识几时几分以及认识秒作好铺垫。本节课设计围绕学生兴趣展开一系列活动:介绍新朋友――“小闹钟”、龟兔第二次赛跑、拍球、跳绳、测脉搏、口算竞赛等,使学生在全面、深刻了解钟面的基础上,认识时间单位时、分,得出1时=60分,建立时分的时间观念。活动安排紧紧围绕学习内容,迎合低年级学生好奇、好动、具有竞争性、挑战性的心理特点,动静结合、层层推近,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学习的主人,培育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三、教学过程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讲述。今日,老师发现教室里多了一些新“朋友”――小闹钟。向你的同桌展示一下你的新朋友,看一看,它长得什么样,听一听,它在说些什么?(2)同桌展示沟通,指名汇报。(3)讲述。小闹钟在滴答、滴答地说什么呢?它时时提下载后可任意编辑醒小朋友,珍惜分分秒秒,好好学习,掌握本领,莫等闲,白了少年头。同时,老师板书:时时分分秒秒导入:这里的时、分、秒就是时间单位,今日,我们一起学习一个新本领――认识时间单位时和分。设计意图:低年级学生对学习目的尚未树立明确的认识,全凭好奇和新奇感,他们的欲望往往是从兴趣中产生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好奇是孩子的天性,好动是孩子的本能。我们应尊重孩子的需要,适时、恰当地去运用它、引导它,方可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在这里,紧紧围绕学生学习兴趣,抓住学生最感兴趣的闹钟为切入点,接着由拟人化的小闹钟,巧妙地引出时间单位――时、分、秒,揭示本节课学习内容,小闹钟的短短几句话更胜过老师的说教,拉开本节课的序幕。2.动手操作,探究新知首先,认识钟面。(1)小组沟通。刚才,我们已经简单的认识了我们的好朋友――小闹钟。下面,我们进一步的来观察它,看看钟面上有些什么?请你一边用手指着一边告诉小组里其他的小朋友。(2)学生反馈,老师适时提问,引导学生进行有条理的观察、思考。如“有哪些数字、怎样排列?”“有多少个大格,多少下载后可任意编辑个小格,你是怎样知道的?”“时针长得什么样?分针长得什么样”……同时,结合学生的汇报进行板书:(3)讲述。时针走起路来慢又慢,就像乌龟爬呀爬。分针是只欢乐的小白兔,高兴奋兴往前走。秒针像只小跳蚤,还没等你数清它在哪一格,它已经跳下好几格,所以看时间一般不看秒针。其次,认识时、分。(1)猜想:分针和钟面上的大格、小格什么关系?(2)课件演示:分针走一小格是一分钟。(3)学生动手拨一拨:分针走两小格、一大格、两大格、一圈各是多少分?(4)提问:分针从12走到4、从12走到6各需要多长时间,你是怎样知道的?(5)过渡:分针是只不知疲倦的小白兔,它不停的工作着,时针有没有偷懒,它有是怎样工作的,请你猜猜看?(6)课件演示:时针走一大格是一小时。(7)提问:时针走两大格、一圈各是多少?时针从12走到4需要多长时间,你是怎样知道的?第三,时、分的进率。(1)讲述:一分钟究竟有多长,让我们听一分钟的音乐故事《龟兔赛跑》。音乐故事起下载后可任意编辑(2)学生猜想,课件演示验证:龟兔赛跑(3)学生操作,得出:1时=60分设计意图:学生对钟面的熟悉程度直接关系到认识时间的准确性,通过大小不同的字体、字号、不一样的颜色、不同的形状,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突出重点,突破难点。“龟兔赛跑”更是学生熟悉的童话故事,极大的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龟、兔、跳蚤的形象比方,更让学生联系到时针、分针、秒针的运转,以乌龟、小兔的口气代替老师的告诉,龟兔的第二次赛跑得出:1时=60分,帮助学生克服认知上的障碍。3.亲身体验,感受新知(1)闭眼,用心感受一分钟。(2)一分钟活动:跳绳、拍球、测脉搏(3)一分钟口算。(4)课后了解:一分钟,我们的爸爸妈妈能做哪些事情?设计意图:时间概念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比较抽象,摸不着、看不见,5个一分钟,充分让学生获得直接体验,从听到跳、拍再到写、说,学生的眼、耳、口、手、足等均参加学习,层层推动,动静结合,使学生在体验中感悟数学知识,建立一分的时间观念。4.总结评价,构建新知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