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物质的量浓度『教学设计思路』本节课属于新概念的教学,长期以来学生对概念都存在难以理解,难以正确表述的困难。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养成勤于思考、勇于创新和实践的品质,一改常规教学中教师直接拿出概念,学生运用概念的方法,通过学生自主探究了解概念,习题运用巩固概念,交流评价定义概念,习题升华强化概念的方法,消除了学生对概念的神秘感和泛味感。此次教学中,为了让学生自主发现问题,加深对易错问题的印象,特地设计一个缺少条件的习题,让学生发现问题,共同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溶质的质量分数与物质的量浓度的转换关系是今后解题的常用公式,但公式的推导对学生有较大难度,因此采用了由特殊到一般的归纳方法,让学生亲身体验公式的推导过程。『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理解并能初步运用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2.掌握溶质的质量分数与物质的量浓度的区别与联系。3.了解物质的量浓度在生活、生产中的运用。能力目标:1.通过对溶质的质量分数与物质的量溶度的对比,提高运用比较、归纳、推理等方法的能力。2.以常见的化学试剂氢氧化钠发散探究,通过交流与相互评价,体验对比、猜想、验证等科学方法的运用。情感目标:1.通过练习归纳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消除对概念的神秘感,感受掌握理论工具的必要性,养成勤于思考、勇于创新和实践的品质。2.关注与物质的量浓度有关的生活、生产热点问题,体验化学与生活的关系。『教学重点』理解并能初步运用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教学难点』1.掌握运用比较、归纳、推理进行科学探究的方法。2.形成将知识运用于实践的学习观。『教学方法』习题探究,合作探究『教学用具』多媒体电教设备、投影仪『教学过程』★创设情景引入课题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创设情景:溶液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大家能否举出生活中溶液的实例?投影:展示几种溶液的实例提出问题:看了以上几种溶液的实例,在日常生活中大家也接触过很多的溶液,那么大家有没有观察过装它们的瓶子上的标签呢?投影:展示一种溶液的标签。提出问题:大家看看标签上是用什么办法来表示各抒己见。观看、思考、猜想。相互讨论、交流、参照、评价。积极发言: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v/vm/mm/vn/v等观察标签上表示溶液组成的方法观看、思考、猜想。1这种溶液的组成的?提出问题:如何表示溶液的组成?请参考上述标签,说说你的想法。投影:展示几种标签(过度:这里还有一种标签,我们一起来观察一下)投影:展示实验室试剂瓶上的标签引入课题: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引入的一种新的用来表示溶液组成的物理量—物质的量浓度★揭示教学目标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投影:本节课的知识目标感知本节课的学习任务和要求。★探究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讲述:阅读课本P-54自学一、物质的量浓度(板书:物质的量一、物质的量)投影:计算下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1.1molNaOH固体溶于水,配制成体积为1L的溶液。2.1克NaOH固体溶于水,配制成体积为1L的溶液。3.1molNaOH固体溶于1L水,配制成(密度为1.02g/cm3)的溶液。辅导:巡视,对不同层次的同学进行辅导。强调:物质的量浓度的单位、表示方法。投影:物质的量浓度的定义投影:下列说法是否正确?1.2L1mol/L的NaOH溶液中取出1L,所取出的溶液的浓度为0.5mol/L.2.将2L1mol/L的NaOH溶液加水至溶液体积为4L,所得溶液的浓度仍为1mol/L.3.1L1mol/L的蔗糖溶液含蔗糖分子1mol.4.1L1mol/L的NaOH溶液含NaOH分子1mol.5.1L1mol/L的H2SO4溶液,氢离子的浓度为1mol/L.自主探究:阅读课本P-54一、物质的量浓度完成练习。巩固、强化对新概念的理解。演板、交流、参照、评价发现问题:第3题无法解出答案探讨困感:不知溶液的体积,须知道溶液的密度。加深印象:“单位体积溶液”、“溶质的物质的量”获得成功的喜悦。学生定义“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体验概念的科学性和严谨性。交流、参照、评价巩固、强化对新概念的理解。归纳:1.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不随体积被分割而改变,但加水稀释后浓度发生变化。2.物质的量浓度还可以表示溶液中离子的浓度。★探究物质的量浓度与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关系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提出问题:既然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