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三正确使用成语课时一【考纲解读】2012江苏省高考语文《考试大纲》对本考点的要求是:正确使用词语(包括成语),能力层级为E(表达应用)对这一考点应作如下几个方面的理解:1、“词语“主要包括实词、虚词和成语。2、“正确使用词语“,主要包含理解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和根据语境正确使用词语两层意思。3、辨析近义实词。近义实词的辨析,是考查的热点、重点,也是理解的难点。辨析时可以从词义的轻重、范围、词义的色彩、词语的用法等多个角度进行。4、易混虚词可以从其基本含义、语法作用、妥当位置等方面进行准确的推断。5、要准确把握成语误用的几种类型:(1)望文生义(2)误用褒贬(3)搭配不当(4)用错对象(5)重复累赘(6)自相矛盾(7)谦敬错位(8)不合语境等6、考考重在“正确使用”能力的考查,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的。【考情分析】纵观近几年江苏及全国其他省市试卷的命题情况可知,高考在本考点的考查有一下几个方面的特点:在考查的内容方面,以成语考查为重点。在考查的题型方面,以客观选择题为主。【命题展望】根据对近几年江苏省高考试题的分析,结合2012年江苏省高考语文《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要求,特对2013年高考在本考点的命题作以下几点展望:1、在考查的题型上,仍会以客观选择题为主。2、在考查的内容上,以成语为主要设题对象。3、在考查的方式上,仍会在动态的语境中进行命题,题材将会更贴近时代和生活,特别是一些新闻新语更应引起关注。4、由于卷面的影响,考查的综合性、灵活性和广阔性将会更强。【知识准备】1.了解成语的有关知识(1)成语的语法结构关系①并列式:披坚执锐防微杜渐②承接式:先斩后奏见异思迁③目的式:削足适履越祖代扈④因果式:水滴石穿水落石出⑤主谓式:把人忧天夜郎自大⑥动宾式:不见经传拒人千里⑦动补式:退避三舍无动于衷⑧连动式:画蛇添足刻舟求剑⑨兼语式:请君人瓮引狼人室⑩偏正式:衣冠禽兽扶摇直上2.成语的感情色彩①褒义:风起云涌殚精竭虑②贬义:处心积虑满城风雨③中性:今非昔比风雨交加(3)成语的出处①古代寓言故事:望洋兴叹与虎谋皮②历史故事:煮豆燃萁闻鸡起舞洛阳纸贵③古代典籍作品:祸起萧墙举一反三昭然若揭【高考试题示例】1、(2012大纲卷)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该产品的试用效果非常好,相信它大量投产后将不孚众望,公司一定会凭借产品的优异品质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骄人业绩。B.某市两家报社相继推出的立体报纸受到广大市民的热烈追捧,更多的立体报纸呼之欲出,可能会成为当地报业的一种发展趋势。C.中国古典家具曾经非常受消费者青睐,后来很长一段时间市场上却没有了踪影,而在全球崇古风气盛行的今天,它又渐入佳境了。D.这位专家的回答让我有一种醍醐灌顶的感觉,实在没想到这个困扰我两年的问题他却理解得那么轻松。【答案】D【解析】本题重点考查考生正确辨析和使用成语的能力,需根据语境和词义来分析。A项不孚众望:指不能使大家信服,意思说反了,应为“不负众望”。望文生义。B项呼之欲出:指画得十分逼真,一叫就会出来似的。也泛指文学作品对人的描写十分生动。形容对象错了。C项渐入佳境:指状况渐好或兴趣逐渐浓厚。主体应是人,但句子语境为家具。形容对象错了。D项醍醐灌顶:比喻听了高明的意见使人受到很大启发。也形容清凉舒适。符合语境。2、(2012新课标卷)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A.这位姑娘天生就眼睛深凹,鼻梁挺直,头发卷曲,身材苗条,好似芝兰玉树,在黄皮肤黑眼睛的国度里,很容易被人认出。B.为化解部分旅客的不满情绪,他们设立了“旅客投诉中心”,此举说明他们不光有良好的服务意识,还有闻过则喜的雅量。C.一名惯偷在车站行窃后正要逃跑,两位守候多时的反扒队员突然拦住他的去路,二人上下其手地将他摁倒,结果人赃俱获。D.旧的梦想总是被新的梦想代替,很少有人能从一而终地记住自己做过的华丽缥缈的梦,因为现实需要人们不断调整梦想。【命题意图】本题考查的是考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解题思路】A项,芝兰玉树:比喻有出息的子弟。形容对象错了。B项,闻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