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传统与民族精神【积累与运用】一、完成下列题目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无误的一项()A、邃密(suì)瞠目(chēng)遏止(è)契机(qiè)B、顽劣(liè)奴役(yù)屡次(lǚ)斫丧(jīn)C、日昃(zè)勉强(qiáng)尧舜(ráo)裨益(bì)D、佞臣(nìng)精湛(zhàn)迩来(ěr)屡见不鲜(xiān)2、对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组()A、明清时代,中国文化在原来轨道上缓慢地前进,西方却开辟了一个空前的新时代,中华民族瞠乎其后了。瞠乎其后:在背后瞪眼,形容背地里做小动作。B、孔子维护君权,但是不赞同个人独裁,以为国君如果要求“言莫予违”,就会有亡国的危险。言莫予违:说什么话也没有人违抗我。C、我认为,中国的民族精神基本上凝结于《周易大传》的两句名言之中,这就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和“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厚德载物:以宽厚的德行负载万物。D、这样的举措斫丧了人民活动的生机。斫丧:摧残、伤害。3、下列句中没有错别字的是()A、如果传统文化中没有孕育着进步的契机,中国人民的发奋图强的坚韧力量将何所依据B、在封建时代,三纲之说,确实是束缚人民的精神架锁。C、如果一个民族完全遗忘了自己的过去,必将失去自己的民族独立性而沦为别的民族的负庸。D、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东方,延续发展了几千年,必然有其足以自立的思想基础。4、选择最恰当的词语填入句子中画横线的部分①过去顽固派的是可笑的,如果转而妄自菲薄,也是没有前途的。②《中庸》有云:“”A、①妄自尊大②博学之慎思之审问之笃行之明辩之B、①畏首畏尾②博学之审问之明辩之慎思之笃行之C、①妄自尊大②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辩之笃行之D、①畏首畏尾②博学之明辩之审问之慎思之笃行之5、对“有弗学,学之弗能弗措也”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除非不学,学就要学会,学不会不放手。B、除非不学,学就要学会,实在学不会才放弃。C、有不想学的,要是学了也要坚持把它学会。D、有不想学的,学不了就放弃它。用心爱心专心6、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A、圣主尧舜一日千里,一心为民。B、文王日昃不暇食。C、后世的有志之士,致力于事业学问,亦莫不尽心竭力,昼夜不懈。D、舜好问而好察迩言,隐恶而扬善,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其斯以为舜乎!7、下列对①“同则不继”②“过犹不及”③“以他平他”的解释准确的一项是()A、①完全相同的事情不会发生。②太过分了还比不上达不到。③用他去评定他。B、①事物完全相同就不会产生出新的后继者。②事情做得过头,就跟做得不够一样,都是不合适的。③以一种事物去平衡另一种事物。C、①相同的事物不会连续出现。②事情做得过头,就跟做得不够一样,都是不合适的。③以一种事物去替代另一种事物。D、①事物完全相同就不会产生出新的后继者。②过分了还不如达不到的效果。③借一个人的势力去平定另一个,坐收渔翁之利。8、关于“国有与立”的解说有误的一项是()A、语出《左传·昭公元年》。B、原文为“国于天地,有与立焉。”C、其中“与”是“给予”的意思。D、全句翻译为:立国家在天地之间,一定有帮助它的力量存在。【欣赏与探究】二、按要求完成下列各题9、将下面的两句话进行合理组合,使之组成符合下列要求的两个不同的单句。(可增删个别字词)①我们的工作人员正专心致志地读着报纸。②一个造福百姓的环保投资项目从他眼皮底下溜掉。A、表示惋惜意味的单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表示讽刺意味的单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沿着下面几句话的思路,讲一些幽默、续写两三句话,组成一个语意完整的小段落。中国有了不起的“吃文化”,吃蛇,吃蟹,吃猫,吃鼠,也吃河豚,吃果子狸,这总还与人的消化器官有关,但也有“吃黄牌”“吃官司”……【迁移与拓展】三、阅读下面的散文,按要求回答问题11、如果要求你阅读完下列5个文段后,根据文段内容,展开联想,各写一篇议论用心爱心专心文,请为你将完成的5篇议论文设计一个标题,并写出各篇议论文的中心论点。①马路边有一棵高大的榆树,紫藤缠着它长得非常好。一天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