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澄城县寺前中学高中历史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课程标准:概述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史实,认识其对中国社会变革的影响。考纲: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考点:五四运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民主革命纲领的制定;国民党一大、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北伐战争和大革命的失败。教学重点:五四运动、中共成立、国共合作及北伐战争教学难点:五四运动作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的依据;中共成立对社会变革的影响、国民大革命失败的原因。备考知识一、五四运动1、背景国际:日本对中国侵略的加剧。国内:(1)政治:北洋军阀黑暗统治。(根本原因)(2)经济: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3)阶级:无产阶级力量(4)思想:俄国十月革命为中国人民指出了解放道路。新文化运动的开展,推动了人民思想的解放。导火线:1919年巴黎和会外交的失败2、过程设计表格,学生自己阅读课本完成地点主力口号结果第一阶段北京学生外争主权、内除国贼废除二十一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第二阶段上海工人取得了初步的胜利3、五四运动的评价性质: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革命运动。(其彻底性不是指斗争的结果,而是指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精神)青年学生(先锋作用);工人阶级(主力军作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中国新民主主义1革命的开端。(工人阶级开始登上政治的舞台)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1、背景(1)组织基础:各地共产主义早期组织的建立(1920年上海最早、陈独秀)(2)思想基础:马克思主义的进一步传播(3)阶级基础:无产阶级队伍的壮大(4)有利的外部条件:共产国际的帮助2、大会的召开(1)时间:1921(2)地点:上海嘉兴南湖(3)内容:①通过党的纲领,确定党的名称。②党的奋斗目标③党今后的中心工作④党的中央机构(4)意义:中共一大的召开,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中国共产党是新型的工人阶级政党。它的诞生给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带来了光明和希望。使中国的革命面貌焕然一新。新。①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②代表的阶级利益:不仅代表工人阶级利益,还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③奋斗目标:实现共产主义④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附:中共二大1922内容:正确分析中国的国情(社会性质、革命敌人、革命性质)制定革命纲领:最高纲领: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最低纲领:打倒军阀,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确认中共是共产国际的一个支部意义:第一次在全国人民面前明确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2、革命纲领三、国共合作和北伐战争1、背景(1)中共在革命实践中认识到必须建立革命统一战线。(1923年中共三大通过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合作的决定)(2)孙中山愿意与共产党合作(3)共产国际的帮助22、国共合作的形成的标志:1924年国民党一大的召开合作基础:新三民主义合作的方式:党内合作3、实践:(1)性质:反帝反封建的国民革命运动(2)兴起:1925年五卅运动(性质:反帝爱国运动)1925年国民政府成立;统一广东革命根据地。(3)高潮:北伐目的:为打倒帝国主义,推翻军阀统治对象: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过程:①到1926年底革命势力发展到长江流域。②1927年,广州的国民政府迁往武汉。成果:①收回了汉口、九江的英租界。打击了帝国主义②基本上推翻北洋军阀统治4、失败原因客观:帝国主义联合起来干涉中国革命,寻找新的代理人。国民党右派蒋介石、汪精卫发动反革命政变。主观:陈独秀和共产国际代表鲍罗廷等坚持右顷机会主义错误,放弃革命领导权5、教训:认识到武装力量的重要性。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