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徐州市贾汪区建平中学高一语文《非攻》教案(1)人教版备课时间2012年3月5日上课时间第周周月日班级节次课题总课时数第节教学目标1、学习本文的写作特点及文中展示的哲理。2、掌握一些文言文断句的方法。教学重难点1、学习本文的写作特点及文中展示的哲理。2、掌握一些文言文断句的方法。教学参考教学参考及鼎尖教案授课方法诵读式、讨论式、点拨式教学辅助手段多媒体无专用教室无教学教学二次备课过程设计一、导入:1、作者简介:墨子,战国初期伟大的思想家,墨家学派的创始人。姓墨名翟,生卒年不详。墨子作为先秦墨家的创始人,在中国哲学史上产生过重大影响。墨子在上说下教中,言行颇多,但无亲笔著作。今存《墨子》一书中的《尚贤》、《尚同》、《兼爱》、《非攻》、《节用》、《节葬》、《天志》、《明鬼》、《非乐》、《非命》等篇,都是其弟子或再传弟子对他的思想言论的记录。这是研究墨子思想的重要依据。2、墨子的学说思想主要包括以下几点:①兼爱非攻。②天志明鬼。③尚同尚贤。④节用。二、知识梳理:1、注音:园圃(pǔ)鸡豚(tún)栏厩(jiù)衣裘(qiú)兹(zī)甚不辜(gū)2、古今异义:众闻则非之(非,非难。今义:不对,过错。)苟亏人愈多(苟.如果。今无此义。)其不仁兹甚,罪益厚(重,大。今义:扁平物上下两面之间的距离。)3、一词多义:暮去胡来颜色故(衰老)故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旧)君安与项伯有故(老朋友,引申为交情)是何故也(缘故)1、结合学案了解作者信息:(1)作者简介(2)作者的学说思想2、学生读字音:略见学案3、梳理文中出现的文言现象教学教学二次备课过程设计今至大为攻国(国家)国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国都)等死,死国可乎(国事)逝将去女,适彼乐国(地域)乃入见。问:“何以战?”(凭,凭借)以作《师说》以贻之(来,用来)以是人多以书假余(把)夫夷以近,则游者众(而)5、词类活用:①名词作动词:以其亏人愈多亏,损人从而誉之誉,赞美②形容词作动词:众闻则非之非,非难6、特殊句式省略句:其不义又甚(于)入人园圃窃桃李。(省略介词)上为政者得(之)则罚之。(省略宾语)从而誉之,谓之(为)义。(“谓之”后面省略了“为”字)三、文本研读:《非攻》说明了什么道理?运用了什么说理方法?这篇文章的锋芒直指不义战争。本文在说理上层层铺垫,对照鲜明。四、课堂小结:五、布置作业:4、学生读文章,梳理文章思路:《非攻》说明了什么道理?运用了什么说理方法?课外作业教学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