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总结1专题一儒家思想地位的演变及原因1.战国时期:儒家思想被冷落原因:孟子在政治上主张实行“仁政”,强调“民贵君轻”,提倡放宽刑罚,减轻赋税。这些主张虽有一定的进步性,但在战乱纷争的时代,其主张无助于实现统一,距当时激烈的社会变革太遥远,必然受到统治者的冷落。2.秦朝时期:儒家思想遭压制原因:秦朝时期,儒生依然遵循旧的思想主张,非议郡县制,以古非今,站在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对立面,不仅不能为封建统治者服务,而且落后于形势的发展,遭受压制在情理之中。3.西汉时期:儒家思想享“独尊”原因:汉武帝时,董仲舒对儒家思想进行了革新,增添了“君权神授”和“大一统”等思想内容,适应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需要,不仅为封建专制政治提供了理论依据,而且为政治上的统一奠定了思想基础,因而获得“独尊”地位。4.魏晋至隋唐:进一步改造时期儒、道、佛纷争与融合,魏晋时儒学玄学化。唐代三教合一,儒学官学化。5.宋明:转型与成熟时期程朱理学(天理、心性、修养)形成,朱熹集大成,“存天理,灭人欲”,封建伦理精神体系形成。明初理学官学化,成为八股取士的唯一学术根据。王守仁心学的形成标志着理学由客观唯心主义向主观唯心主义演变。6.明清:继承和批判时期此时出现反专制蒙昧、倡经世致用的早期启蒙思潮。明清之际商品经济发展,君主专制强化,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人提出了反对君主专制的早期民主思想和工商皆本的经济主张,具有时代特色。7.维新变法时期,儒家思想出“新意”原因:维新变法时期,康有为把西方资本主义的政治学说同传统的儒家思想相结合,宣传维新变法的道理。他宣称孔子是托古改制、主张变革的先师,其目的是利用孔子的权威来论证资产阶级维新变法理论的合理性,为维新变法思想创造历史根据,减少变法的2阻力。8.新文化运动时期:儒家思想遭受抨击原因: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在文化领域掀起了一股尊孔复古的逆流。以陈独秀为代表的激进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者提出“打倒孔家店”的口号,把斗争矛头指向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传统道德,宣扬资产阶级的新文化、新道德,目的是动摇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宣扬民主与科学,解放人们的思想。专题二正确认识中国古代科技的发展1.中国古代科技高度发展,长期领先于世界的原因(1)国家统一是我国历史发展的主流,长期相对稳定的政治格局为科技发展奠定了良好的环境。(2)生产的发展、经济的繁荣促进了科技的进步。如农业发展推动农学、数学等的发展。(3)各民族间的联系和经济文化交流的持续发展与不断加强。(4)教育和科举制的完善促进了科技的进步。教育的发展培养了大量人才,科举制提供竞争机会。(5)明清以前历代统治者大都实行对外开放政策,中外交流频繁,大量吸收外来先进文化,促进本国科技的发展。(6)中华民族具有勤劳、刻苦钻研、重视调查研究的优良传统,富于智慧和创新精神,尤其是广大科技劳动者。2.四大发明在中国和西方的作用及认识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火药中国有利于中国古代文化事业的发展和古典文化的保存有利于文化的传播和发展早期有利于中国航海事业的发展,但后来却成为迷信活动的工具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火药、使用火药武器的国家,后来火药成为搞迷信、敬鬼神所使用的工具西方造纸术经阿拉伯人传到欧洲,纸张取代了羊皮纸和小牛皮纸,促进了欧洲文化的发展推动了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指南针的使用,促进了远洋航行,迎来了地理大发现的时代火药传播到欧洲,推动了欧洲火药武器的发展,帮助欧洲资产阶级战胜了封建贵族认识四大发明是中国成为世界文明古国的重要标志,但后来却没有转化为生产力,这影响了中国从古代向近代社会的转型;四大发明传入欧洲,促进了欧洲社会的进步,推动了欧洲从封建社会向近代社会的转型3.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特点(1)在科技内容上,应用性强,但对事物发展规律的探索不够。(2)在研究方法上,主要采用传统的典籍整理与经验总结,缺少实验。(3)在科技使用上,主要服务于封建农业经济的发展需要,缺乏将科技转化为生产力并3成为科技进一步发展的动力的意识。(4)从分布上看,主要集中在与农业有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