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语文《乡愁》——思故园诗群文阅读课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的研究,让学生了解并理解诗歌《乡愁》所表达的乡愁情感。2.培养学生的阅读和欣赏诗歌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3.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思维能力,引导学生用自己的方式表达乡愁情感。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诗歌《乡愁》中的乡愁情感,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用自己的方式表达乡愁情感,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思维能力。三、教学准备1.课件:包含诗歌《乡愁》的课件。2.外部资源:图片或视频相关乡村风景。3.学具:黑板、彩笔、纸张等。四、教学过程导入(约5分钟)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乡村风景,激发学生的对乡愁的思考和感受。欣赏诗歌《乡愁》(约10分钟)1.分段朗读诗歌《乡愁》,让学生感受其中的乡愁情感。2.引导学生讨论诗歌中表达的乡愁情感,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含义。个人思考与表达(约15分钟)1.让学生独立思考自己的乡愁情感,并写下自己的感受和回忆。2.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式表达乡愁情感,可以选择写诗、画画或其他表达方式。分享与交流(约10分钟)学生可以选择将自己的作品分享给全班,或选择与同桌交流。鼓励学生相互欣赏和借鉴。拓展阅读(约10分钟)推荐一些与乡愁情感相关的文学作品,鼓励学生继续阅读和探索。五、教学延伸1.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诗歌创作比赛,鼓励学生探索更多乡愁情感的表达方式。2.可以邀请乡村文化传承人或乡村生活经历丰富的人士来校进行讲座或交流,加深学生对乡愁的理解。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欣赏诗歌《乡愁》,引导学生思考和表达乡愁情感,培养了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在未来的教学中,可以增加更多相关乡愁情感的文学作品和实际案例,丰富课堂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资源。以上为《乡愁》课程的教学设计,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