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好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调研情况报告为进一步强化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引领作用,促进全乡农业农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按照上级安排安排,组织业务干部,就“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方面的问题”,围绕“如何服务好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问题”,通过现场查看、听取介绍、召开座谈会等形式,对全乡农民专业合作社进行了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一、全乡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现状和特点(一)发展速度较快。《农民专业合作社法》颁布以来,全乡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县委、县政府的重视和各业务部门的指导下,数量迅速增长。(二)覆盖领域广泛。17个农民专业合作社遍布全乡4个行政村,覆盖了农、林、牧、菜、农机等农业生产的各个领域。其中:种植业(棉花、蔬菜)2家,占11.7%;林果业(苗木、红枣)3家,占17.6%;养殖业(牛羊、鸡)8家,占47%;农机、手工艺品2家,占11.7%;其他2家,占11.7%。(三)资源利用好。我乡农民专业合作社依托地域资源优势,在带动当地群众致富,特别是在引领贫困户脱贫上发挥了较好作用。如xx村依托自身区位优势发展蔬菜、食用菌种植合作社;xxx村依托技能劳动力优势发展农机合作社;xxx村和xxx村依靠产业基础发展畜牧养殖合作社,大力托养贫困户牛羊进行分红。二、调研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原因分析(一)跟踪服务指导不到位,管理机制薄弱,运作不够规范。对合作社在全乡经济发展中所起的重要作用认识不到位,缺乏跟踪服务指导。一是管理不够严格。部分合作社组织制度不健全,民主管理、民主决策不完善,会员权利、义务不明。部分合作社运作和管理随意性大,理事会、监事会流于形式,存在不按章程和制度办事的现象。二是运行不规范。合作社与会员的联结松散,利益关系不紧密,部分合作社靠个人信誉维持管理,服务停留在生产或销售的个别环节上,没有形成产供销一体化。部分合作社仅注册办理营业执照,无生产、办公场第1页共4页地,个别合作社甚至是有名无实的“空壳子”。如对xxx村的xxx专业合作社指导服务不到位,未及时申报个人所得税月报表和增值税季度报表,致使该合作社被税务部门处罚。(二)统筹协调不到位,合作社发展水平不高,合作层次较低。作为分管领导,对全乡合作社与合作社之间、合作社与社员之间的协调不到位,解决实质性问题不够。一是社员人数少。截止目前,全乡注册登记合作社社员为116户,仅占全乡农民总户数的7.2%,大多数合作社是几个、十几个农户的松散式联合。二是资产规模小。尽管全乡合作社注册资金达到680万元,但由于部分社员采取以土地、牛羊等实物入股,实际可营运的资金较少。三是合作环节少。多数合作社合作项目少、内容单一,基本停留在产前的农资采购,产后农产品销售等简单环节,在产品仓储、运输以及“三品一标”创建等环节上还比较欠缺。如在xxx村果xxx专业合作社的发展过程中,统筹协调不到位,致使在农产品销售过程中合作社未能很好的利用扶贫资金购置的加工设备。(三)市场竞争力弱,带动能力不强。一是基地规模小。合作社经营意识不强,一些合作社基地建设意识不强,力度不够,加之自身条件所限,合作社的生产基地小而散。二是服务范围窄。绝大多数合作社服务的范围仅限于本村组的几户、十几户,跨乡、跨县发展的合作社还非常少,整体实力不强,规模效益不高。三是产业链条短。尽管我乡农业特色产业较多,但合作社的主要经营模式还是生产、销售初级农产品,产业链短、附加值低,同质化严重,导致其抵抗风险的能力弱,对农民缺乏足够的吸引力,带动作用不强。(四)对上争取项目力度不够、扶持力度较小,发展后劲不足。我作为分管领导,没有积极与上级部门对接协调,在土地流转、技术指导、项目扶持、信贷扶持等方面支持力度小。我乡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参与者大部分是农民,经营管理能力、专业技术水平相对较低,难以适应规模化发展的需要;优质耕地资源短缺,合作社启动资金和政策扶持资金不足,无法满足合作社扩大再生产的需要;部分合作社小富即安,没有发展壮大的强烈愿望。第2页共4页三、工作措施和今后努力的方向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继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彻党中央治疆方略,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