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三农经验交流材料我县是典型的农业大县,多年来,涉农部门扎根农村、情系三农,为全县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在县域经济发展新阶段,涉农部门应该如何更好地发挥作用服务三农,对此笔者进行了一些浅显的思考。一、服务三农的工作成效(一)坚定目标兴农。涉农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中省一系列强农惠农文件精神,始终把发展农村主导产业作为“农村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核心来抓。农业产业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烟、畜等传统产业更加稳固,魔芋、蔬菜、黄姜、中药材等后续产业不断壮大。用工业的理念谋划农业产业化发展,引进龙头企业,发展规模农业和品牌农业,农业园区从无到有,农业基础地位进一步牢固,带动了农民收入持续稳步增长20XX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6757元,较上年增加846元,增长14.3%,呈现出稳步增长态势。(二)强化科技助农。以改造提升传统农业,开拓创新现代农业为方向,大力实施科技兴农工程。一是打造科技示范园。农业园区是推广科技技术的主阵地和辐射源,通过相关部门的精心包抓、倾力扶持,卧牛山水保生态科技园通过省上评审,丰裕、隆科等农业示范园区已逐步建设成为科技示范带动能力强的现代农业园区。通过创新“园区+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使农业生产领域的新品种、新机械、新技术得到推广应用,并逐步显现科技效益。二是建立科技骨干队伍。通过积极开展农村科技体制和机制创新,实行科技特派员制度,将专家能手、乡土拔尖人才、大学生村官、农村致富带头人等科技技术人才充实到科技队伍中来,农业科技软实力不断增强。三是加大科技培训应用。通过深入开展新型职业农民教育、“科技之春”宣传月、科技“三下乡”和“科技活动周”等活动,每年平均举办技术培训班350余场,培训农民4万余人。着力培养了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职业农民、产业大户和致富能人,成为我县发展现代农业新生力量和主力军。(三)项目带动促农。涉农部门积极通过项目建设带动三第1页共4页农发展成效显著。一是通过避灾移民搬迁、危房改造、保障性住房等项目的实施,极大的改善了农民群众的居住条件。20XX年全县计划搬迁3017户,其中集中安置2756户,分散安置261户,全部达到入住条件。20XX年全县计划搬迁3000户,目前正在推进建设中。二是利用农田水利建设等项目建设,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条件。今年以来,仁河、双河、段家河集镇供水工程正在建设当中,人饮工程已解决2万人安全饮水问题。积极实施“田、堤、渠、路”四大配套,新修改造基本农田0.51万亩。三是加快园区建设,着力转变发展方式。全县县级以上现代农业园区总数达到16个,在积极推进全县45个现代农业园区加快发展的基础上,以新森林、丰裕、隆科、润农等18个园区为重点进行产业培育、服务保障、设施建设、质量提升,有力促进了传统农业转型发展。(四)完善政策惠农。惠农政策是党和国家关心农民、扶持农业、发展农村的重大举措。一方面我县积极落实各种种植补贴、农机购置补贴、农村沼气工程、职业农民培训、社会保障等中、省、市的惠农政策,促进三农发展。新农合实现全覆盖,新农保、城乡低保、困难救助等民生政策全面落实,五保老人实现集中供养。另一方面我县相继出台了推进农业园区建设、发展山林经济、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移民搬迁安置等方面的指导性意见和政策,促进了全县园区建设、山林经济、移民搬迁等项目稳步规范建设。二、服务三农的主要问题(一)农业科技支撑弱。一是基层推广体系不健全,部分镇现有基层农技人员技术和知识老化、单一、整体素质偏低,不能适应现代农业的需要。二是培训针对性不强,结合新型农民教育、科技下乡等活动开展的农业科技培训,培训的范围不广,缺少规模。三是科技服务水平不高。尽管一支由乡镇综合站、农技中心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构成的多元化农业技术服务主体形成,但整体还不能完全适应农民外出务工增多、农户分散经营的现状。(二)政策落实要加强。近年来,中省各项惠农政策逐年增多,但在政策落实过程中仍然存在不到位、不完善的地方。第2页共4页主要是政策宣传力度不够到位,导致部分群众对强农惠农政策不知道、不了解和不能及时享受强农惠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