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经验交流**年以来,**区以争创服务型党组织、争当服务型党员,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为目标,在全区46个社区全面开展了“党旗飘楼栋、服务百姓家”活动,不仅把党旗飘在了楼栋上,也将服务送到了居民心坎上,探索出一条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新路子。一、创新理念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要以服务群众、做群众工作为主要任务,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社区好比城市的组成单位,每一个社区的工作做好了,就为做好整个城市的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社区的党建工作抓好了,就为增强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基础作出了贡献。**区是**市的发祥地,也是一个商贸大区、交通枢纽,常住人口29.8万,流动人口近30万,共有7个街道46个社区。随着发展加速和经济转型,大批单位人转换成社会人融入社区,缺乏强有力的凝聚核心,维护稳定的压力也日益增大。同时,孤寡高龄老人、下岗无业人员、残疾人等弱势群体生活在社区,最需要服务,社区却因人、财、物力的限制,心有余而力不足。另一方面,诸多单位党员回到社区,便“隐姓埋名”犹如“地下党员”,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对在职党员8小时之外的监督管理,党组织缺乏有效的措施和机制。为破解上述难题,**市**区积极探索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新路子,在全区46个社区开展“党旗飘楼栋、服务百姓家”活动,使党员主体意识不断深化,先锋模范作用有效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力和凝聚力增强,社会管理的方式方法创新。省委常委、组织部长郭开朗同志,省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孙建国同志先后视察后,对该项活动的开展给予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省市各大媒体也先后进行宣传报道多达百余次。二、主要做法一是建立网格化模式,延伸党组织服务触角。科学设置服务网格,着力解决基层党组织覆盖“留白”和社会管理“断线”等问题,将党组织的服务触角延伸到楼栋、到户、到人。第1页共6页想方设法“找”党员。开展“党员找组织、组织找党员”活动,采取社区党员自报、居民群众相互提供信息、社区党组织找有关部门和单位核查住户个人信息等方式,对原有居民楼栋逐一登门“找党员”;对新购房户由社区党组织联合房产、公安、社区物业管理等部门积极引导社区楼栋党员“亮身份”。对集中居住区,社区在每个楼栋以党旗标识公开党员姓名和住址;对独居散户,社区为每名共产党员家庭装上“共产党员户”的标识牌。沿江社区通过“双找”,93名党员在楼栋上亮出身份,其中有70名是流动党员、“口袋党员”。活动开展以来,全区有986个楼栋飘扬起党旗,5442名党员亮出身份,其中有3504名党员居住在社区,但组织关系不在社区。因地制宜“建”网格。按照便于集中管理、便于活动开展的原则,通过单独组建、行业联建、区域统建、楼宇共建等方式,设置了432个社区网格,组建了956个楼栋党小组,形成了街道党工委、社区党支部和楼栋党小组三级组织网络,将全区6074名党员纳入管理网络,实现基层党组织设置点、线、面结合,确保党组织在辖区的全覆盖。漂家井社区内原省煤田勘探队家属区有50多名退休老党员,因单位搬迁以后疏于管理,多年未过组织生活,社区了解情况后单独为其建立网格支部,不少老职工感叹“如今,党建做到了家,我们就认准社区这个娘家了”。选贤任能“配”骨干。采取“组织配、党员选、群众推、自己荐”的方式,选配了673名责任心强、讲奉献、有能力、热心社区工作的党员干部、离退休老党员或老干部担任网格长、楼栋党小组组长,通过公示牌、公开栏等形式将他们的工作职责、管辖范围、联系方式等进行公开,确保群众随时可以找得着、用得上。楼栋党小组长全面承担起基层信息员、民事调解员、计生服务员、环境整治员、政策宣传员等职能。加强对楼栋党小组长的日常考核,依据岗位责任,通过向居民发放问卷调查、上门问询等方式,了解居民对楼栋党小组长的认知度和满意度,对工作表现突出的予以奖励,对工作不称职、不负责任的,及时进行调整。二是搭建多元化平台,激发党组织服务活力。各社区结合党员的职业特点、生活习惯、兴趣爱好,按照“群众所需、党第2页共6页员所能”的原则,努力为网格党组织和党员发挥作用搭建平台和创造条件。开展“党员示范楼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