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小学三年级语文《钉子的故事》原文及教案1.小学三年级语文《钉子的故事》原文有个小男孩脾气很坏,他的父亲决定帮助他改掉坏脾气。一天,父亲给了他一大包钉子,要求他每发一次脾气就用铁锤在他家后院的柵栏上钉一颗钉子。第一天,小男孩在柵栏上钉了16颗钉子。过了几个星期,他发现,不发脾气比往栅栏上钉钉子要容易些。慢慢地,小男孩学会了控制自己的坏情绪,每天在柵栏上钉钉子的次数渐渐少了。到后来,小男孩变得不爱发脾气了。他把自己的转变告诉了父亲。父亲又建议:“你假如能坚持一整天都不发脾气,就从柵栏上拔下一颗钉子。”经过一段时间,小男孩终于把栅栏上所有的钉子都拔掉了。父亲拉着他的手来到栅栏边,亲切地说:“儿子,你做得很好。但是,你看看那些钉子在柵栏上留下的小孔,柵栏再也不会是原来的样子了。当你向别人发过脾气之后你的言语就像这些钉孔一样,会在别人的心灵中留下疤痕这就好比用刀子刺向他人的身体,即使把刀子拔出来,那伤口也会永远存在。”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小男孩明白了,口头上对人造成的损害与损害人的身体没什么两样。2.小学三年级语文《钉子的故事》教案教学目标1、默读课文,了解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2、反复朗读父亲的话,明白“口头上对人造成的损害与损害人的身体没什么两样”的道理。教学准备教学挂图或课件,钉子和木板。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实验激趣,导入课文题目1、老师拿出一块木板和一颗钉子,把钉子钉入木板。接着请一个同学上台拔出。师:同学们,木板上留下了什么?板书:小孔。(顺势过渡)小孔虽小,却凝聚着一位父亲的智慧。齐读课文题目。2、读了课文题目,你想知道些什么?二、汇报沟通,检查预习情况1、大家带着问题自己小声地读一读课文,注意把预习中遇到的较难的字词,多读两遍。下载后可任意编辑2、指名分段读课文,注意要求学生读得正确通顺。3、齐读课文。要求学生读得正确流利。4、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只要学生说个大概就给予肯定)5、你有什么不理解的问题吗?(1)爸爸的话是什么意思?(2)为什么父亲要以这种方式教育孩子,不觉得太费时间吗?(3)坏脾气真的有那么大的危害吗?三、自主探究,解决问题1、再读课文,针对黑板上的问题,把你读懂的内容、获得的启发、自己的感受讲给全班同学听。2、团结就是力量,我们一起解决了问题,读懂了课文,学会了在合作沟通中集思广益,真是受益匪浅。请大家带着自己的感悟再读课文,勾画出启发你的句子。3、钉子的故事给我们哪些启发?引导学生重点理解父亲的话。(1)用“”把父亲的话勾画下来,多读几遍。(2)联系课文和自己的感受理解父亲的话。(3)从父亲的话中你明白了什么?(4)父亲的话对我们有什么意义?在沟通中总结本文主旨:口头的损害与损害身体没什下载后可任意编辑么两样。四、拓展与升华,运用与积累1、结合实际,让学生谈一谈坏脾气在生活中给自己和他人带来的损害与后悔、不便与苦恼。2、老师用搜集的资料说明:坏脾气不但损害别人,还危害自己的健康。3、积累园:把本文中给你印象最深的语句抄写在“采蜜本”上,多读几遍,能背下来。3.小学三年级语文《钉子的故事》教案教学目标1、默读课文,了解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2、反复朗读父亲的话,明白“口头上对人造成的损害与损害人的身体没什么两样”的道理。3、帮助孩子树立勇于克服自己弱点的信心和勇气,懂得尊重他人,知道该怎样和身边的人和睦相处。教学重点熟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教学难点理解父亲的话和“口头上对人造成的损害与损害人的身体没什么两样”这句话的真正含义。教学时间1课时。下载后可任意编辑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1、板书“钉子”,说说钉子有什么用?2、师:在一个充满智慧的父亲眼中,钉子还具有奇妙的作用呢?揭示课题《钉子的故事》,读课题,想知道什么?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1、生自由小声读课文,一句一句读通顺。2、指名分段试读,集体评议,订正字音:栅栏、钉钉子、疤痕。3、默读全文,想:本课讲了一件什么事?4、指名汇报,引导归纳:父亲用钉子教育孩子。三、朗读课文,理解感悟1、父亲是怎样用钉子来教育孩子的?小组合作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