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小学三年级语文《不懂就要问》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1.小学三年级语文《不懂就要问》原文孙中山小时候在私塾读书。那时候上课,先生念,学生跟着念,咿咿呀呀,像唱歌一样。学生读熟了,先生就让他们一个一个地背诵。至于书里的意思,先生从来不讲。一天,孙中山来到学校,照例把书放到先生面前,流利地背出昨天所学的功课。先生听了,连连点头。接着,先生在孙中山的书上又圈了一段,他念一句,叫孙中山念一句。孙中山会读了,就回到座位上练习背诵。孙中山读了几遍,就背下来了。可是,书里说的是什么意思,他一点儿也不懂。孙中山想:这样糊里糊涂地背,有什么用呢于是,他壮着胆子站起来,问:“先生,您刚才让我背的这段书是什么意思?请您给我讲讲吧!”这一问,把正在摇头晃脑高声念书的同学们吓呆了,课堂里霎时变得鸦雀无声。先生拿着戒尺,走到孙中山跟前,厉声问道:“你会背了吗?”“会背了。”孙中山说着,就把那段书一字不漏地背了出来。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先生收起戒尺,摆摆手让孙中山坐下,说:“我原想书中的道理,你们长大了自然会知道的。现在你们既然想听,我就讲讲吧!”先生讲得很详细,大家听得很仔细。后来,有个同学问孙中山:“你向先生提出问题,不怕挨打吗?”孙中山笑了笑,说:“学问学问,不懂就要问。为了弄清楚道理,就是挨打也值得。”2.小学三年级语文《不懂就要问》教案教学准备:字词卡片、孙中山的资料或图片。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引出课题。1、师:老师让大家搜集孙中山的资料或图片,谁来介绍?师生共同沟通搜集到的资料或图片。2、师:同学们已经知道了有关孙中山的那么多故事,今日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孙中山小时侯是怎样学习的?板书课题:不懂就问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1、自己试读课文,自学课后字条里的字,不认识的字用喜爱的方式解决。下载后可任意编辑2、小组内读生字,沟通识字方法。(小组内成员互相帮助,互相激励,看哪个小组合作得。)3、读词语竞赛。(看谁能读正确,声音响亮。)(1)小组竞赛。(2)男女生竞赛。(3)小老师领读。4、认读字卡。(看谁交得生字朋友最多。)多种方式让学生认读,个别字进行组词,形近字比较。5、小结:同学们真聪慧,这么快就认识了十几个生字朋友。老师信任大家再来读课文一定会读得更流利。三、熟读感悟。1、默读课文,标出自然段的序号。2、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3、自由读课文,把不明白的问题用喜爱的符号标下来。4、全班沟通学生提出的问题。问题1:孙中山为什么要壮着胆子问?同学们为什么吓呆了?(1)结合看图,小组讨论。(2)班内汇报。5、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2至5自然段,体会当时的紧张的气氛。(1)试读。下载后可任意编辑(2)指名读。(3)学生评价朗读。6、分角色朗读或表演。四、拓展延伸学习时遇到不懂的问题,你是怎样做的?(1)小组讨论。(2)全班沟通。五、指导书写。1、出示要求写的字,小组讨论哪些字难记,怎么记。2、全班沟通。3、指导书写。(可以利用给基本字加偏旁、换偏旁、形近字比较等方法)4、学生练习书写。5、全班展示、评议。六、总结,布置作业。1、谈收获。2、把《不懂就问》的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3.小学三年级语文《不懂就要问》教学反思这个单元的课文,都是写名人小时候的故事,虽然语言不难,但是学生要理解故事中包含的道理,还是有难度的。第四课是一篇写孙中山小时候不懂就问的课文,人物年代离学生较远。早上在课前带读课文时,就有孩子提出下载后可任意编辑了“私塾”是什么意思这样的问题,所以在课前,我对孙中山所在的年代,尤其是“私塾”教学进行了介绍,希望能够接近文本与学生的距离。感觉学生对这种教学方式有所了解才进入到课文中来。但是,在课堂上,讲到孙中山学习方式与我们现在的学习方式有什么区别时,孩子们都是根据我课前的介绍来回答的,并没有抓住课文中的语言这就使得内容有点偏离,如,有的孩子说,他们没有课本他们只有一个老师上课等等,即使我极力地暗示要抓住课文中的语言来说,效果也不太理想,这些回答对于理解课文中“不懂就要问”这一主题没有任何铺垫作用。之后,我反思前面的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