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常见的量》教学设计推断:(1)2000年和2100年都是闰年。()(2教学内容:常见的量教学目标:1、通过复习使学生能熟练掌握长度、面积、体积、质量和时间单位及其进率。2、掌握名数改写的方法,并能正确进行改写。3、经历对所学计量单位和名数改写的整理和复习过程,体验对比、归纳的学习方法。教学重点:1、学生小组整理计量单位和进率。2、熟练进行名数的改写。教学难点:名数改写的方法——比聚法学情分析:复习“常见的量”这部分内容主要有两项,一是“整理”二是“改写”。因此,复习时应当在个人课前预习的基础上先提出小组合作分类整理的要求,然后让各组自行整理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再组织全班沟通。复习不同数量单位的改写,可以先要求学生独立完成第87页上的“做一做”,再汇报沟通改写方法。课前备课:课前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师:今日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篇由“小马虎”同学写的数学日记。(请一名同学读日记)今日是2024年2月29日,早上从睡梦中醒来已经7点钟了,我立即从床上爬起来,马上穿衣、洗脸、刷牙,不知不觉中已经过了20小时。该吃饭了,我端起一杯牛奶一饮而尽,又吃了200千克面包,两个煎鸡蛋。吃过早餐,我从抽屉里拿了9角钱冲出了家门,因为今日是爸爸生日,要买生日礼物呢!师:你们笑什么?生:他用的单位不恰当。师:同学们观察还真是认真,我们学习就应该细心、认真一丝不苟。其实在我们日常生产、生活和科学讨论中,常常要接触到各种量,并且进行各种量的计量。今日我们就一起来复习小学里面学习的一些常见的量和它们的计量单位。(板书课题:量的计量)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师:那请同学们找找这则日记中有哪些常见的量呢?(时间、长度、质量、体积)【设计意图:充分体现了计量单位在生活中的重要性,从而引出课题。】二、归纳整理。师:大家说了那么多的计量单位,假如我们把这些计量单位全搁在一块,想一想会有什么感觉?那我们该怎么办呢?(分类、有序、系统地进行整理)师:对了,假如我们把这些计量单位分类,并有序地进行整理,使它们系统化,那就便于我们记忆和运用了。你们预习的时候是不是根据自己的想法进行了整理呢?现在请你拿出预习时做的整理图,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互相补充、完善。(一)小组合作学生自主讨论、复习(1)你整理了什么单位,是计量什么用的?(2)常用单位有哪些?进率各是多少?(3)根据讨论,完成学案上的归纳整理。【设计意图:让学生整理“常见的量”的知识,培育了学生主动梳理旧知的良好复习习惯。同时,在课堂上引入小组合作再次整理相关知识,能更好激活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活动的过程中的进行资源共享,加强自我反思。】下载后可任意编辑(二)汇报沟通。各小组派代表上台充当小老师,讲解计量单位的进率和意义。并适当板书,老师作点拨处理,强调各单位间的进率和意义,并鼓舞学生对发言同学提出建议或者意见。(每个小组汇报一种量)1、时间单位。(1)常见单位:世纪、年、月、日、时、分、秒。(2)进率:1世纪=100年1年=12个月1年=365天(闰年366天)有31日的月份是:1,3,5,7,8,10,12。有30天的月份是:4,6,9,11。平年的二月有28日。闰年的二月有29日怎样推断某一年是闰年还是平年?(年份能被4整除的是闰年,不能被4整除的是平年,整百数年份能被400整除的才是闰年,如1900年虽能被4整除,但不是闰年。)1日=24时1时=60分1分=60秒(补充时和小时的概念区分。时是时间点,小时是时间段。)老师补充:季度、旬、星期。一年有四个季度,每三个月为一个季度;每月分三旬:上旬(1至10日);中旬(11至20日);下旬(21日至月底)。下载后可任意编辑2、质量。(1)常见单位:克(g)千克(kg)吨(t)(2)进率:1吨=1000千克1千克=1000克3、长度。(1)什么是长度?长度:两点之间的距离。(2)我们学过哪些长度单位?用字母如何表示?(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3)1厘米有多长?1分米有多长?1米呢?(用手比划比划)(4)它们之间的进率是什么?(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米=100厘米)4、面积。(1)什么是面积。面积:物体表面(图形)的大小。(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