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公输教学设计VIP免费

公输教学设计_第1页
1/49
公输教学设计_第2页
2/49
公输教学设计_第3页
3/49
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公输教学设计公输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体会文章高超的劝说艺术。2、理解文中的人物形象及文章所寓含的道理。3、能背诵课文重点段落。教学设想:“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以读贯穿全文,在疏通文意基础上,让学生先整体把握课文,然后启发学生去研习课文。先设疑(考查学生应变能力,与文章内容进行比较加深对课文理解),再让学生从内容、人物、写作特点等方面鉴赏文章,接着老师点拨总结,学生理解记忆并背诵重点,最后是对文章内容的拓展。教学方法:1、诵读——品析——背诵2、设疑——点拨——释疑教学过程:一、导语设计大家对于成语“班门弄斧”都很熟悉吧,谁能解释一下?(在鲁班面前摆弄斧子,比方在行家面前显示本领)鲁班,古代有名的能工巧匠,同时他还是一个顽固、狡诈阴险的人,通过学习《公输》一文,我们会了解到更多的知识。下载后可任意编辑二、作者简介墨子,名翟,战国时期宋国人,墨家学派创始人。他的政治主张是:兼爱、非攻、尚贤、节用。《墨子》一书现在一般认为是墨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记述墨子言行的辑录。百家争鸣(儒家,孔子、孟子、荀子,《论语》《孟子》《荀子》;道家,老子、庄子、列子;法家韩非……)三、研习课文(一)感知课文1、不看注解,疏通字句。2、结合注解,标示疑问。3、质疑释疑:1、实词、虚词。2、通假字。3、句子翻译。4、整体感知。(1)一句话概括文章内容。(墨子劝阻楚王攻打宋国。)(2)找出相关语句,了解战争性质(不义)表明事情起因的句子(首句)结果的句子(末句)(二)品析文章1、思考讨论:假如你是墨子的话你想怎样劝阻?(假如你遇到一个身强力壮的人无缘无故欺负一个弱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小者,你想怎样处理?)2、思考讨论:劝阻分哪几(三)步?A第一回合:使公输盘理屈词穷;⑴墨子请公输盘杀人的目的?(激怒公输盘,逼使他说出“吾义固不杀人”一类的话。)⑵公输盘作何表示?(不说;吾义固不杀人。)⑶墨子对“公输造云梯攻宋”一事的评价?(5不,不给公输盘找借口的机会。)⑷这场辩论的结果如何?(公输盘服。)⑸公输真的“服”了吗?你能揣测他此时的心理活动吗?(默认攻宋之不义,把责任推给楚王。)B第二回合:使楚王理屈词穷;⑴墨子给楚王讲故事,有什么目的?(诱使楚王自然而然地说出“必为有窃疾矣”之类的话。)⑵楚王是如何评价故事中人的?(“必为有窃疾矣”)⑶墨子是怎样借楚王的推断说服楚王的?对比:楚国的土地、物产和宋国的土地、物产比较;类比:“王吏攻宋”与“有人”行为。⑷楚王真的决定不攻打宋国了吗?试揣测楚王此时的心理活动。(承认有理,推卸责任,态度坚决。)C第三回合:模拟攻守,有备无患。下载后可任意编辑⑴模拟攻守的结果如何?(“公输盘之攻械尽,子墨子之守国有余”。)⑵公输盘的反应及言外之意?(“公输盘诎”、“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恼羞成怒,动了杀机。)⑶墨子又是怎样让楚王彻底折服的呢?(识破公输盘的心思;告诉楚王宋早有防备。)3、小结归纳A结构思路抓住矛盾,步步深化;一波三折,悬念迭生。B人物形象墨子:坚持正义、镇定机智、无所畏惧;公输:顽固、阴险、狡诈;楚王:虚荣、愚蠢、阴险、狡诈。C语言特点运用比方、排比、对比、类比等手法,增强语言气概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和感染力。三、拓展延伸1、墨子的劝阻为什么能成功?言之有理:(7、15)言之有据:(7、13、15)言之有技:以子之矛攻子之盾下载后可任意编辑言之有力:(17、21)2、给予我们的启示。A启示要点:国弱被人欺,落后就要挨打。只有把道义和实力结合起来,才能迫使侵略者收敛其野心。在强权肆虐横行的国际环境下,我们只有壮大实力,才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B结合实际:这个道理,不仅被无数的历史事实证明,而且在今日也不无借鉴意义……公输教学设计21、知识与能力:⑴积累文言文常用的实词,虚词,把握疑问句、反问句的句式特征。⑵了解墨子及其非攻主张。目标⑶体会墨子高超的劝说艺术。2、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与探究的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非正义战争的罪恶,反对侵略,热爱和平,尽自己所能为和平作贡献。1、积累...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公输教学设计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