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小池》教学设计范文(通用3篇)《小池》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认识12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读中体会诗歌的意思,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境。3、背诵古诗,积累词语。【教学重点】识字、写字、朗读。【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等。【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揭示课题。1、背诵《所见》。2、板书课题:老师一丝不苟地书写,边写边告知学生:字要写得横平竖直,端端正正才好看。3、理解课题,提醒学生:“池”是翘舌音,出示画面,知道“小池”指的是小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小的的池塘。4、简介作者杨万里。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1、自由读书,提示读书要求:⑴读书姿势要端正。⑵圈出本课的生字,读准字音,读通每一句。⑶多读几遍。2、认读生字:⑴叫出生字朋友的名字。导语:大家读书真认真!瞧,生字宝宝忍不住要和大家交朋友了,(多媒体课件展示生字)快拼一拼,读一读吧!⑵同桌互读互纠。⑶个别读。(去掉拼音)⑷谁同意当小老师领着大家读一读?⑸齐读。3、读熟古诗:打开书,把这首诗再读几遍,要读得正确、流利。三、借助插图,明白大意。1、(出示插图):你看到了哪些景物?说说这些景物。下载后可任意编辑2、边读古诗边看图,想想:读明白了什么?并在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3、小组沟通。4、这首诗写了小池的哪些景物呢?快说出来,与大家共同分享。师相机板画。5、提出疑问,并梳理出重点探讨的问题。如:“泉眼”“晴柔”“尖尖角”等,可借助多媒体课件,帮助解疑。四、创设情境,诵读古诗。1、出示画面:老师配乐声情并茂地讲述,师生在音、画中共同想象感受“小池”的“自然”“情趣”美。2、学生沟通仿佛看到的景色及心里所想。3、学生配乐练习朗读。4、师范读。5、学生再读,老师向学生提出要求:边读要边想像看到的美景。6、指名读、评议。赛读、齐读。7、练习背诵。五、巩固识字,积累语言。1、玩“小青蛙认字”的游戏,游戏规则如下:下载后可任意编辑认真看写有生字的荷叶卡片,会读的小朋友叫:呱呱,这是“X”“X”。2、齐读生字,沟通识字的好办法。3、积累课后“我会读”的部分词语,用喜爱的词语练习说话。六、学写生字,感受汉字的美。1、课件:出示“闭”、“立”,引导学生说说自己的发现。2、老师范写:强调这两个字在田字格的位置。3、生练写:师提示学生要保持正确的书写姿势。4、投影展示,评议,欣赏。七、拓展积累,课外延伸。1、课件:西湖画面,配乐朗诵《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学生欣赏。2、课外自己找杨万里写的诗,读一读。《小池》教学设计2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3个生字。了解词语的意思。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想象诗中描写的漂亮景色,增强对自然景物的热爱之情。下载后可任意编辑4、默写课文。教学重点:学会本课生字,会朗读背诵课文。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出示漂亮的大自然的录像片断,并配上优美的音乐。)同学们,看看这大自然吧,万物总是那么和谐的相处使大自然如此的漂亮。从古至今不知道有多少诗人用他们的笔来赞美过大自然的万物。今日我们就来学习其中的一首:《小池》(板书:2小池)2、介绍作者:这首诗是唐朝的杨万里写的。二、指导看图,初读课文。1、出示图片,说说看到了什么?(小池塘、泉眼、树阴、几片生机盎然的荷叶、几只小小的错蜒)(板书:泉眼、细流、树阴、小荷、蜻蜓)2、诗人是怎么描写这么美的小池的呢?大家自己去读读诗吧。不认识的字,请拼音朋友帮帮忙。3、学生自由读诗。4、检查自读情况。出示生字:惜、洗、柔。并指名读全诗,老师正音。5、全班齐读。下载后可任意编辑三、指导朗读,体会诗意。1、指导一、二句。(1)指名读诗的一二句。(2)看课件。老师配乐说:一道细流缓缓从泉眼中流出,没有一点声音;池畔的绿树在斜阳的照射下,将树阴投入水中,忽明忽暗,清楚可见。(3)这么宁静的景色,我们该怎么读呢?(声音要轻柔、甜美、速度稍慢)(4)学生自由练读。(5)指名读。(6)男女竞赛读。2、指导朗读三、四句。(1)看课件。老师配乐说:荷叶刚刚从水面露出一个尖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