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小学一年级语文《敕勒歌》知识点及教案小学一年级语文《敕勒歌》知识点原文:敕勒歌①北朝民歌敕勒川②,阴山③下。天似穹庐④,笼盖四野⑤。天苍苍⑥,野茫茫⑦,风吹草低见牛羊⑧。词语解释:①《敕勒歌》:敕勒(chìlè):种族名,北齐时居住在朔州(今山西省北部)一带。②敕勒川:川:平川、平原。敕勒族居住的地方,在现在的山西、内蒙一带。北魏时期把今河套平原至土默川一带称为敕勒川。③阴山: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北部。④穹庐(qiónglú):用毡布搭成的帐篷,即蒙古包。⑤笼盖四野(yǎ):笼盖,另有版本作“笼罩”(洪迈《容斋随笔》卷一和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三十一);四野,草原的四面八方。下载后可任意编辑⑥天苍苍:苍苍:青色。苍,青,天苍苍,天蓝蓝的。⑦茫茫:辽阔无边的样子。⑧见(xiàn):同“现”,显露。译文:辽阔的敕勒大平原就在阴山脚下。天空像个巨大的帐篷,笼盖着整个原野。蔚蓝的天空一望无际,碧绿的原野茫茫不尽。一阵风吹过,牧草低伏,露出一群群正在吃草的牛羊小学一年级语文《敕勒歌》教案[教学目标]1、会认5个字,注意多音字“见”。2、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3、结合画了解古诗的大致意思,感受诗中描写草原的无比壮阔及游牧民族的生活。想象四野苍茫的景象。[教学重难点]朗读古诗,熟读成诵,在朗读中感受诗所描写的景色和牧民的生活。[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1、老师:今日,老师想带大家到草原去看看。(课件出示:大草原并配乐)2、老师:你看到了什么?你想到了什么,指名学生回下载后可任意编辑答3、老师:天蓝蓝,山高高,牛羊成群,多美的画卷呀!我们有说不完的话语来形容它、赞美它。北朝有人用简单的27字概括了我们说不完的话语,让我们来读读古诗《敕勒歌》吧!齐读课题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1、自由读古诗,读准字音,结合注释,读通古诗。2、检查生字出示:敕勒穹庐笼罩见3、多种形式认读生字4、学生自读整首诗边读边想,你看到了些什么?5、指名朗读,师生评议。(评议从读正确方面进行)三、品读诗文,熟读成诵1、课件出示:草原上,高高的青山下,有许多的蒙古包老师:你看到了什么?由学生说出大意即可。老师:诗中哪句是描写中的内容?指名朗诵在片旁出示: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罩四野。自由读这4句,你有什么不懂的地方?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学生质疑老师针对课件讲述;敕勒是一种族名,敕勒川是这种族人居住的地方,它位于高耸云霄的阴山脚下。好I大家看,这就是阴山,多么雄伟壮阔呀!看天空就像圆顶大帐篷,盖住了草原的四面八方。谁同意来读读这4句诗呢?赶快试试吧!学生自由读,指名读。老师评价:我听出来了,阴山可真高呀!真是“敕勒川,阴山下”。示范读第1、2句。老师评价:草原可真大呀!“天似穹庐,笼罩四野。”示范读第3、4句。分小组赛读第1至4句。2、诗人还看到了什么呢,自由读读最后3句。课件出示:风吹来了,草丛里露出许多的羊群。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小组沟通。指名回答:谁同意来读一读?老师评价放在学生对诗的感受上。如:老师看得出你真的喜爱大草原!你把牧草吹弯了腰,讣我们看到这么多的牛羊!大草原可真大、真美啊!3、请大家把整首诗连起来读读,小组互相听一听,看下载后可任意编辑谁读得棒,把掌声送给他。全班沟通朗诵。4、评比“背诵高手”,看谁能用最短的时间背下古诗。四、小结五、拓展1、今日我们学习《敕勒歌》这首诗,你一定有很多的收获吧!把你的了解、想法和你的好朋友说一说。2、大草原就是—幅漂亮画卷,赶快拿出你的纸和笔把它画下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