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自然的语言》说课稿龙村镇洞口小学张淑玉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我是龙村镇洞口小学的张淑玉。我今天说课的课题是第八课《大自然的语言》。首先我们来进行教材分析。一、说教材(一)、教材的地位:本节课出自语文出版社的小学S版教材第九册第八课。本节课分为两个内容,分别是:(大自然的语言是什么)、(怎样才能看懂大自然的语言)。(二)、教材的意义:这节课为以后的两篇文章奠定基础,打开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自我探索发现意识。在孩子们的眼中,大自然是千变万化、神奇无比的。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结合教材,我确立了本课的教学目标。(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正确认读文中3个生字,掌握12个要求会写的生字。(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选择自己有兴趣的段落背诵下来。(3)、引导学生将生活与课本结合起来,了解大自然的语言。2、过程与方法:(1)、利用多媒体课件让学生初步感知“大自然的语言”。(2)、通过朗读诗歌,思考交流“从诗中你又了解到哪些大自然语言”?指导学生增强对诗歌的理解。(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培养学生观察自然现象、积极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从诗歌中了解大自然的语言,认识“雁、庐、鉴、筝”四个生字。难点:懂得怎样才能发现、看懂大自然的语言。二、说学情五年级的学生是心理成长的关键期。我班的学生大多数活泼开朗,热爱生活。孩子喜欢把自己探索获得的大自然的语言,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出来。孩子们在接触本文时会很容易被这首小诗简洁的文风、活泼的文字所吸引。而且,他们不拘泥于教材,能放飞自己的思想,去自由的广阔天地翱翔,尽显风采,充满了探索大自然的兴趣。三、尽情感受说流程(一)、“走进自然”,解题激趣。1、同学们,自然是神奇的,它是一本厚厚的书。这本书里有很多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的语言,你能读懂吗?出示课件,我紧紧抓住孩子们的内心感受,进行第一次知识与情感反馈:“同学们你眼中的大自然是什么样的?”(设计意图:这样设计,不仅让孩子们领略了大自然的美妙神奇,产生了奇妙联想,更重要的是激发了他们去了解大自然的兴趣,将学生的生活与课文内容结合起来,了解大自然的语言。)(二)、走进文本,初读正音。课件出示自读提示:1.用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把每个字音读准,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2.同桌互读正音。(三)、课件出示生字词:1.同桌互读文中的生词。2.先指读,后开火车读。教师指导字音。(四)、检查读文情况:分小节读诗歌,听者给予评价。(设计意图:自读诗歌初步感知,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五)、感知文本,整体把握。正确流利地自读诗句,并说说从诗中你又了解到哪些大自然的语言。课件出示(设计意图:整体把握诗歌主要内容,理清诗歌的叙述顺序。)1.白云高飘,是大自然告诉我们——2.蚂蚁搬家,是大自然告诉我们——3.喜马拉雅山上的“三叶虫”化石,是大自然告诉我们——……(六)、感悟诗歌,指导朗读。1、自读体会:哪一种大自然的语言你最感兴趣,就把哪个小节多读几遍。边读边想:你从中读懂了什么?该怎么读呢?2、互动交流,点拨指导第一、二、三小节:(1)、如何理解“准是”,“准是”说明了什么?(2)、从哪个词中看出作者用了拟人的写作手法?说说这样写的好处。总结第一、二小节的写作方法。(设计意图:注重文本,注重感悟,让学生自读自悟,尊重学生的个性化感受。)第三、四小节:(1)、引导想象:你看小蝌蚪上下游动,招呼朋友多高兴呀,它们会说什么呢?你听了心情会怎样呢?该怎么读好这一节呢?(2)、自由练读,再读给小组或全班同学听,结合点评指导朗读。(设计意图:采取不同形式的朗读,将积累语言和阅读理解以及情感烘托融为一体,也是在渗透探索大自然奥秘的情感目标。)(第五小节)(1)、你们看,谁向我们飞来了,请同学们再自由读一读这一节诗,说一说,你从中知道了什么,或想到了什么?(2)、学生汇报,并随机指导朗读。(假如,你就是大自然,你会怎么告诉我们这一大自然语言呢?)(设计意图:给学生充分表达自己见解的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