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籍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具体解决对策【摘要】在当前国土资源管理工作中,地籍管理作为解决土地权属问题的重要国家措施,其通过地籍调查、土地登记、土地统计和土地分等定级等措施来取得有关地籍的资料,从而更好实现对土地权属和状况的研究。地籍管理工作对于当前国土资源工作的顺利开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在当前地籍管量工作中,还存在着一些不完善的地方,所以需要对地籍管理工作不断完善,这样才能更好的掌握土地的数量和质量变化规律,监测土地利用权属变更情况,为土地管理工作提供更全面的信息。文中从地籍管理的概述入手,对地籍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进一步对加强地籍管理工作的具体对策进行了阐述。【关键词】地籍管理;地籍管理制度;信息化1、地籍管理概述1.1地籍管理定义地籍作为一种簿册,其专门用来对土地位置、数量、界址、权属和用途的基本状况进行记载,通过对土地进行调查、分等定级、估价、登记、统计和档案等为主要内容的地籍管理措施,可以实现对土地进行科学的管理,获得真实可靠的地籍信息,从而更好的提高国土资源的管理水平。1.2地籍管理的任务在进行土地管理时,需要以地籍中所记载的相关资料作为重要的基础资料,从而更好的维护土地产权权益,加快推进土地改革的实施,为土地使用制度的完善提供必要的依据。当前我国国土资源管理工作中,地籍管理作为基础工作,需要坚持土地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基础上,更好的维护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确保实现土地的合理开发和使用,同时还要利用地籍管理工作中所获取的土地信息来编制土地年度和总体规划,制定各种土地制度和法律,确保地籍管理工作的连续性、可靠性和准确性。2、地籍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2.1地籍管理工作相对滞后在当前社会和经济快速发展过程中,国家的各项发展政策也会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而进行不断的调整,而地籍管理作为土地管理的基础,需要根据不同时期国家土地管理体制的变化而变化。可以说地籍管理事项和管理对象是处于不断变化状态下的,这就使地籍管理始终处于一种被动的状态下,测量登记工作需要随时根据政策的变化来重新进行,相对于土地管理来讲,地籍管理工作相对较为滞后。2.2地籍内容存在着失真和不完整的情况地籍管理工作做到一项系统性工作,其建立和完善都是一项较为艰巨的任务。我国地籍管理工作不仅起步较晚,而且还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和被动性,需要针对政策的变化要求来开展地籍管理工作,而工作并不是全面进行的,往往是某些政策变化时只针对某一部分地籍工作进行开展。地籍管理工作中,一些数据的调查和收集需要一线人员长期在野外作业,工作环境较为恶劣,而且工作量较大,在这种情况下进行测量和调查很容易存在误差,导致地籍内容存在着失真的情况和不完整的情况。2.3地籍管理信息化水平不高一是对地籍管理信息化认识不够,信息化流于形式。很大一部分地籍管理人员由于对地籍信息化缺乏必要的认识,觉得只是增加些硬件设备和软件,然后将一些地籍资料录入进行即实现了地籍管理信息化,而对于人员的培训、设备的维护、信息的及时更新和资源的共享等都没去开展,所以导致地籍管理信息化只是流于表面,没有深入进行。二是技术含量不高,投入资金不足。目前3S技术的出现,有效的实现了地籍空间信息技术,可以利用3S技术实现对空间信息的获取、存贮、管理和更新、分析、利用功能,但这些技术不仅需要高昂的投入,而且还要对专业知识进行熟练的掌握,所以3S技术只在一些较为先进的地区进行了应用,还没有有效的推广开来。三是没有统一的数字地籍数据标准。目前我国还没有统一的数字地籍数据标准,虽然建立了地籍管理信息系统,但其数据都来自于各地方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的数据结构和系统功能,所以这些数据无法进行转换和共享,没办法进行集中管理和应用,严重阻碍了地籍管理系统信息化的进程。2.4地籍管理人员专业素质较差在当前我国地籍管理工作中,很大一部分地籍管理人员不仅专业知识缺乏,而且还缺乏具体实践经验,这就导致地籍管理工作的质量无法提升。再加之现在信息化技术的发展,对地籍管理人员信息化水平要求较高,而一些年龄较大的工作人员对新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