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登鹳雀楼》教学设计【荐】《登鹳雀楼》教学设计【荐】1教学目标:读:1、读出节奏,读出韵味。2、读中想象画面,读出意境。说:3、联系生活和画面说说“依”、“尽”、“欲”、“穷”的意思。4、说说诗歌描绘的画面。教学过程:任务一:读准题目1、板题,读题,认读写好“楼”字。2、用“登”字说话:登泰山、黄山……登沭滨大厦、东方明珠……任务二:读准节奏和韵味1、范读。2、自由读。3、指名读。4、齐读。任务三:读想象画面读一句下载后可任意编辑1、诗人等鹳雀楼看到什么景物?(看:白日、黄河)2、自由读,想象画面。3、说说自己想象到的画面。相机点拨理解“依、尽”。4、加上动作读出自己的感受。读二句1、诗人想到什么?(想:)2、自由读。3、说说诗人想到什么?相机点拨理解:欲、穷。(板书:欲穷、上)4、加上动作读,读出自己的感受。加上动作感情背诵全诗。任务四:拓展运用新年,收到表格短信,他祝我新的一年,学习更上一层楼!是什么意思?还可以祝福什么?工作、生意、讨论、成绩……给你的亲戚朋友送上一句祝福?《登鹳雀楼》教学设计【荐】2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学习生字新词,读准字音,记住字形,,学写四个生字。3、整体感知古诗描写的意境。课时安排:下载后可任意编辑第一课时教学流程与设计意图一、导入,解题,读题1、小朋友喜爱背古诗吗?谁来背?2、今日我们再来学习一首古诗。伸出右手食指和老师一起写课题。(板书登鹳雀楼)这四个字都是生字,是我们的新朋友,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标拼音)指名读3、(出示图)鹳雀楼,是我国著名的风景胜地,因为常常有一种叫鹳雀的鸟儿在楼台上休息,所以人们把这座楼台叫做鹳雀楼。登,看老师的手势,明白什么意思吗?一步一步向上登上鹳雀楼就叫——登鹳雀楼。知道意思就会读得更好。指名读课题(登/鹳雀楼)齐读。设计意图背古诗导入,揭示课题,理解题意,指导读准、读好。二、读通古诗1、了解作者这首诗是谁写的?王之涣是唐朝的大诗人,写了不少著名的诗。2、这首诗写了什么?捧好课文纸,听老师来读一读,听清老师读的每个字的发音。3、现在请小朋友学着老师的样子,自由读读这首古诗,下载后可任意编辑看着拼音把每个字读准确,多读几遍,把每行诗句读通顺。4、这首诗有的小朋友很熟悉,但要读准它,却不容易。(出示古诗)来挑战吧,哪位小朋友同意来试试。指名读相机正音后鼻音登更层前鼻音尽边音、楼里翘舌入齐读全诗5、去拼音读借助拼音,古诗读得很流利。离开了拼音朋友的帮助(出示去拼音诗)大家还能读准吗?(出示)看,你们的读书声引来了两只小鹳雀。小朋友读得好,它就带我们去登楼。我们再来读给它们听。指名读。齐读。设计意图把古诗每个字的字音读准看似简单,但操作时却不易。前后鼻音、平翘舌音等都是纠正的重点。再加之孩子们先入为主的错误读音的影响,课堂上纠偏的教学就显得很重要。去拼音读时,设计鹳雀登楼的动画引领,意在激励学生学有所趣,学有所乐。读懂古诗1、同学们,诗人也和我们一样,去登鹳雀楼,会看到了什么美景呢?认真看看课文纸上的插图,动脑筋想一想下载后可任意编辑说一说。(出示课文插图)(出示)站在鹳雀楼上,诗人看见。(生自由练说)2、相机学习一二句这是一轮什么时候的太阳?颜色已经没有那么鲜亮、夺目了,这太阳是白天就要落山的太阳。看,它靠着连绵起伏的群山渐渐、渐渐消逝了,这是哪一句诗描写的美景?——生:白日依山尽。看到这美景,谁再来读一读。齐读。鹳雀楼就坐落在黄河边。见过黄河吗?(生谈)(出示黄河图片)这黄河波涛汹涌,一泻千里,浩浩荡荡向东流入大海,这景象是那么壮观,那么让人觉得气概磅礴!此时你站在鹳雀楼上,一定会情不自禁地吟诵——指导朗读“黄河入海流”。3、太阳渐渐落山,黄河水正滚滚流入大海。现场采访:站在鹳雀楼顶,看了这么多美景,你的心情怎样?指导朗读一二两句诗。听老师来读一读,小朋友轻轻闭上眼,让这一幅幅美好的画面出现在脑海中。看到了吗?让我们一边读一边想象这美好的画面吧。4、相机机学习三四句。看到这么美的景色,假如想看到更远更多的风景,就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