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学中的爱国主义教育和国情、乡情教育平泉县黄土梁子初级中学摘要:初中地理教学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国情、乡情教育的优秀素材。通过我国地大物博的自然资源知识教育,激发学生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通过对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问题的教学,树立学生以国家利益为己任的高度责任感;抓住我国现代化建设取得的成就,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教育;结合国情、乡情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关键词:地理教学爱国主义教育国情教育乡情教育初中八年级地理的教学内容就是以我国全部国土作为一个整体,比较详实的反映了全国范围内的自然条件、资源、人口状况及劳动力资源、社会经济条件等总体特征,以此指导我国工业、农业等主要产业部门的布局和发展方向,是对学生进行国情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的优秀素材。第一、通过自然资源知识的教学,抓住我国资源丰富的优势,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在土地资源教学中,要突出我国“地大”的特点。我国有960多万平方千米的土地面积,居世界第三位。南北跨纬度近50°,大部分地处北温带。东部季风区雨热同期,适宜多种农作物生长,西部非季风区天然草场广泛分布,发展畜牧业前景远大。其中耕地、林地、草地等农业用地绝对数量都居于世界前列,并且海陆兼备,有300多万平方千米的辽阔海域,海洋生物资源丰富,适宜多种海洋生物生长和繁殖,海洋渔场在世界占据重要地位。还有18000多千米的海岸线和许多终年不冻的优良河、海港口。在生物、矿产、水能等资源教学中,要体现“物博”的特点。据统计,我国有种子植物2万余种,其中材质优良、树干高大通直、经济价值高、用途广的乔木树种有千余种。还有世界上己灭绝,唯独我国存有的活化石“水杉”、“银杏”等。另外,草场面积广大,居世界前列,且绝大多数草场草质优良。我国幅员辽阔,地质条件复杂,所以矿产丰富。目前探明的矿产资源总量约占世界的12%,仅次于美国和俄罗斯,居世界第3位。其中钨、锑、锌、钒、钛、稀土等十多种矿产储量居世界首位,教育学生珍惜和保护我国稀有矿藏,这对我国发展高、精、尖设备提供了有力保障,也为我国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实基础。此外,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许多大江、大河自西向东滚滚奔流入海,水能蕴藏量居世界首位、其中理论蕴藏量为6.8亿千瓦。可开发利用的有3.8亿千瓦,目前开发利用率不到10%。这些都是我国的资源优势,通过讲述可以使学生真正领会我国“地大物博”的含义,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增强了民族自豪感,增强学生投身国家开发建设的动力。第二、通过对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问题的教学,树立学生以国家利益为己任的高度责任感我国自然资源丰富,但在资源开发利用中还存在着许多严峻的问题,如滥砍乱伐森林、乱垦草原、过度放牧等造成大面积水土流失、土地沙化、草场退化、稀土资源的无节制开采。黄河每年从黄土高原流失16亿吨的泥沙,成为世界河流含沙量之冠,被冲走的氮、磷、钾等营养物质约l亿吨,相当于我国一年生产的4000万吨化肥所含的营养物质,仅肥力损失每年就达近百亿元人民币。近半个世纪以来,我国沙漠化的土地面积约有5万平方千米,加之工农业占地、各种垃圾占地、露天采矿占地、地下采矿形成的采空区,造成地面沉降等等。每年减少耕地约40—50万公顷。另外由于不合理的排放废水、废液、废渣,使许多水体受到污染。此外,不合理的排放大量未经处理的有毒、有害气体,使大气污染加重,最显著的影响有三方面:二氧化碳的温室效应,导致全球变暖;排入大气的氯氟烃,严重破坏臭氧层;排入大气的酸性气体,造成酸雨危害等。在矿产资源开发中,采富弃贫、采大弃小、采易弃难等现象,也造成了矿产资源的严重浪费。若不及时综合治理,后果是不堪设想的。稀土资源在国家高精尖技术发展和国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位置,我们确实要保护和利用好稀土资源,要限制开采和出口,以利国家长远发展。第三、抓住我国现代化建设取得的成就,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教育。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建设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如农业方面,重点改良了一批贫瘠的红黄壤、盐碱地、涝洼地等中低产田,有计划地建设一批商品性农业生产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