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地理科学导论-第一章习题VIP免费

地理科学导论-第一章习题_第1页
1/10
地理科学导论-第一章习题_第2页
2/10
地理科学导论-第一章习题_第3页
3/10
一、地理科学研究的对象定义:1.地球表层:是地球的诸多圈层——大气圈、岩石圈、水圈、土壤圈、生物圈和智能圈之间通过能量流、物质流和信息流而相互渗透和相互作用所形成的、逐级划分成若干地域的、以人类发展为中心的、开放的复杂系统。2.地球表层系统:指地球系统的诸多子系统之间——大气圈子系统、岩石圈子系统、水圈子系统、土壤圈子系统、生物圈子系统和智能圈子系统之间通过能量流、物质流和信息流而相互渗透和相互作用所形成的、可以逐级划分成若干地域子系统的、以智能圈子系统的发展为中心的、开放的、复杂巨大的地球系统的子系统。习题:1.确定地理科学研究对象有什么重要意义答:a一门学科研究的内容、与其他学科的关系、社会功能等都是由其研究对象决定的。b学科研究对象是否明确,直接决定着学科的发展水平和成熟程度,决定着学科科学性的含量。2.外国主要有哪些关于地理科学的研究对象的观点答:a:洪堡的观点体现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地理要素与其关系、地域等级关系、地理事物发展历史即时间顺序和人地关系等方面的观念和思想。b:李特尔的观点阐述了人地关系和地理科学的综合性、统一性,强调地理科学研究的不是整个地球,而是地表空间部分,研究地球表层上的地理事物的区域分布及其联系、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因果关系。c:德国部分学者的观点李希霍芬:研究对象为地球表层,探索人类与物质的地球以及自然现象的相关关系。拉采尔:人地关系赫特纳:地理科学是研究区域差异的科学d:法国部分学者的观点白兰士:或然论e:部分苏俄学者的观点卡列斯尼科:伊萨钦科:索恰瓦:f:部分美国学者的观点托马斯:哈特向:苏尔:景观3.国内主要有哪些关于地理科学的研究对象的观点竺可桢、钱学森、黄秉维、吴传钧、陆大道、郑度、林超和杨吾扬、李春芬、李旭旦、陈传康、李振泉4.地球表层系统有哪些基本特征?它与地理系统的哪些子系统有密切的关系?答:a:整体性地球表层包括大气对流层、岩石圈上部、水圈、生物圈、土壤圈和人类圈(又称智能圈)六部分,组成地球表层综合体。在时间上,各圈层的形成有一定的时间顺序:首先是无机物质的岩石圈、大气圈和水圈;其次,有机的生物圈及其相关的土壤圈实在无机圈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人类则是生物圈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这种发展的基本动力是来自地球内部的动力和太阳能,是不可逆的。从现代地理环境来看,岩石圈和地貌属于稳定要素,相对稳定;空气、水、植物、动物以及一定程度上的土壤则是活动要素,他们的分布格局和区域属性基本上缘于太阳能的分布,受到现代气候的控制。人类活动也是影响活动要素的重要方面,人类既受到自然界的制约,又能主动地改造自然。在地球表层太阳能的分布、海陆分布和人类活动共同的影响下形成实际的地理状况。佐内维尔德认为地球表层是一个综合系统,地壳和地貌是第一个烙印,为地球表面综合体提供基本的格局;气候是第二烙印,不同气候带的水文和生物活动产生了相关的土壤、水体、植被和动物分布格局;人类活动则是第三个烙印,表现为不同技术水平的农业和工业,不同发展水平的社会和文化等。这三个烙印的相互作用和制约,要求地理学把地球表层的各圈层作为一个整体加以研究。要求自然地理学与人文地理学之间紧密联系,成为一门统一的学科。b:分异性造成地球表面层不均一和区域分异的主要原因,一是太阳能在地球表面分布的不均匀性;二是控制海陆分布及其起伏、构造活动和岩浆活动过程的地球内能分布的不均匀性。太阳能及受其影响的其他自然现象随维度分布的规律性称为维度地带性。由地球内能引起的区域分异,最明显的表现在地球表面海陆分布的差异,在地质、地貌、气候、水文、生物上都有表现,在陆地上,气候、生物、土壤还有从沿海向内陆呈规律变化的现象,在中纬度表现最为明显。由陆地边缘向内陆中心,气候由湿润、半湿润、半干旱到干旱,植被由森林、森林草原、草原到荒漠,土壤也有相应的变化,这种现象称为干湿度地带性(也称经度地带性),山地的存在,使自然环境成分和自然综合体出现随高度的差异,在小范围内,则有地方性的地貌、气候引起的水文、生物和土壤的差异。各种...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地理科学导论-第一章习题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