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读碑》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读碑》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教学目标结合重点句子理解文章主旨。第1学时一、浅层意思把握1.我看了九龙泉烈士纪念碑,什么现象触动了我的心灵?对我心灵上产生了什么样的触动?2.作者对人民英雄纪念碑的最初认识是:后来的认识是:二、深层意思探究1.“这一层,看起来容易,确实不易读出来的最基本的东西”中的“最基本的东西”一词,它指什么?2.作者为什么说“南泥湾的九龙泉纪念碑,是人民英雄纪念碑的一条极好的注释”?3.“每看见人民英雄纪念碑,心中便升腾起一股悲壮感和使命感”中“悲壮感”、“使命感”各指什么?第2学时三、局部语句推敲1.品析“瞻仰者络绎不绝,如凝滞的河水缓缓流淌;我比他们看得更慢,是河水中的一块石头”的表达作用。下载后可任意编辑2.“它使我怦然心动,刹那间,昨天,今日,明天,一齐在心头涌现。”中“昨天”、“今日”、“明天”各指什么?四、思维检测1.第(13)段“这一层,看起来浅显,但的确不易读出它的最基本的东西”一句中“最基本的东西”指的是()A.比森林还辽阔十倍百倍的烈士的名字。B.把烈士的名字复活为血肉之躯,_广场是站不下的。C.纪念碑背后让人读不懂的东西。D.为了缔造我们的幸福生活,这么多的英雄儿女竟都倒在血泊里。2.在课文中快速勾画能突出“人很多”这个意思的4个片段。3.推断下列说法是否合乎作者意思,简要说明理由。读懂了人民英雄纪念碑后,作者感到_广场的那个环绕着浮雕的高大建筑,不是一个漂亮的装饰。五、写作借鉴从波澜(过程或情节)、细节(具体化、形象化的描写)、深度(议论句或主旨句)的角度观察文章,揣摩自身记叙文写作与佳作名篇的差别,明确努力方向。六、语言积累1.找出句间关系最紧密的段落。说明句子之间关系。下载后可任意编辑背诵。2.找出最有文采的语句。说明文采体现在什么地方。背诵。《读碑》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2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引导学生赏析文中重点语句的表达特点,体味文章悲壮激越、肃穆深沉的情感。2、过程与方法:指导朗读,读中品,读中悟。3、情感态度价值观:理解和认识为了谛造我们幸福生活,中华民族所付出了的巨大代价,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生活、制造生活、奉献社会的使命感。重难点1、引导学生在反复朗读品析中体味文章悲壮激越、肃穆深沉的情感。2、体会作者是如何从理性认识升华到内心的情感认同,从而激发学生的使命感。教学策略1、创设情境,渲染气氛。2、学生品读,体味情感。3、学生解读,理解内涵。教学设计一、创设情景,导入文本下载后可任意编辑二、初次析题,整体感知1.作者读碑,读的什么碑?(人民英雄纪念碑、九龙泉烈士纪念碑)2.这两座碑之间是什么关系?试从文中找一个句子来表达。1.作者读碑,读的什么碑?(人民英雄纪念碑)2.作者读了几次人民英雄纪念碑?为什么第一次没读懂?3.这两座碑之间是什么关系?试从文中找一个句子来表达。三、品读文本,体味情感1.学生找出文中能表达作者第一次读人民英雄纪念碑情感的句子并分析。2.学生齐读,了解人民英雄纪念碑碑文的内容。3.学生从描写九龙泉烈士纪念碑的语段中找出最能打动自己的语句进行朗读。4.老师引导学生品读重点语句,体味作者的情感。5.老师导入情景,再读碑文。四、再次析题,升华情感1.再读人民英雄纪念碑时作者的感受是什么?2.悲壮感从何而来?使命感是什么?3.作者心中的人民英雄纪念碑还象征了什么?4.联系生活实际,学生谈使命感。下载后可任意编辑五、拓展延伸,课后练习《读碑》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3作家刘成章的《读碑》,让读者在极度的震撼中升腾起一股悲壮感和使命感。今日幸福的人们,特别是青少年应用怎样的眼光去仰望这座历史的丰碑?用怎样的心情去解读这座不朽的丰碑?这篇课文为我们引导学生去思考这个问题、解决这个问题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契机。结合当前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要求,利用语文工具性、人文性的固有特点,在处理这篇课文时应注意以下几点:一、在把握文章结构的基础上,理解作者读碑的心路历程从全文看,作者读碑经历了三个阶段:1.作者先前瞻仰人民英雄纪念碑,充满了感性色彩和浓郁诗情的阶段。2.作者到南泥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