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长方形的周长》说课稿《长方形的周长》说课稿(1)今日我们学习了《长方形的周长》这节课,在二年级学习长方形与正方形的基础上,孩子们对长方形与正方形的认识及特点都能很牢固地记得。在这节课上,我是借助孩子测量数学书课本封面的长和宽,这样设计既复习了测量,同时也巩固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点。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周长————物体表面或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它们的周长。那么长方形的周长就是长方形一周的长度,孩子们都能很容易说出来:长方形的四条边加起来就是长方形的周长。孩子们根据先前的经验,量出长方形的长是26厘米,宽是18厘米。当我把这些数据写在黑板上的时候,孩子们都迫不及待说出了求数学书封面周长的方法。师:你们怎么求出来的,我没听清,谁能单独说说?生:求长方形的周长就是把四条边加起来,就是长+宽+长+宽。师:恩,方法不错,我们把这位孩子的方法写上。(旁边用这种方法列式计算)生:老师,我的方法和他的不一样,我用的是(长+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宽)×2,也能求出。列算式是(26+18)×2=88(厘米)。师:他说得多完整,我们是不是要祝贺他一下。(掌声响起来)看了大家的方法就是不错,不但好理解,还特别好计算。有的孩子还有方法,我们继续听听他们是怎样求周长的。生:我用的是长×2+宽×2,就是两个长可以用长×2,两个宽可以用宽×2,再把结果加起来。师:恩,你们觉得这个方法怎么样?生:太好了,比较好理解,但是我们还是感觉第2种最简单。师:恩,你们喜爱什么样的方法,在计算中就用什么的方法。下面我们一起把长方形的周长公式读一下。(齐读)长方形的周长=(1)长+宽+长+宽;(2)(长+宽)×2;(3)长×2+宽×2。师:看来大家学得不错,请看下面几道题,谁能最先说出结果。(1)一个长方形,长是10厘米,宽是5厘米。周长是()。(2)一个长方形,长是15厘米,宽是6厘米。周长是()。你们学得太快了,我一说出题你们就说出结果了,谁下载后可任意编辑能大胆出一道题,你们还能答出来吗?(学生出题)生:一个长方形的长是20厘米,宽是15厘米,周长是多少?孩子们也能很快说出结果。看来对于长方形的周长,大家已经掌握住了,利用课后练习的第1题,以及一些巩固练习,孩子们对长方形周长的计算已经能够灵活运用。孩子们经历了探究长方形周长的过程,对于探究正方形的周长就很容易了。孩子们利用刚学到的方法,进行探究,说出了正方形的周长公式:(1)边长+边长+边长+边长。(2)边长×4。他们还说出了两种不太常常用的方法。经过大家的讨论,最后选取种最简单的方法进行计算。《长方形的周长》说课稿(2)教学目的:1、认识长方体中的长方形面,能够引导学生初步理解由面组成体的意义。2、使学生在认识长方形面、掌握长方形特征的基础上,通过操作进一步理解周长的意义。3、紧密围绕生活实际,通过动手实践,求出长方形的周长。教具准备:电脑演示课件一段,各种长方体形状的纸盒及包装箱、包装带、剪好的12个边长2厘米的正方形的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卡片,围好的长方形铝丝框架一幅。学具:每个学生准备一至两个长方体形状的纸盒。一把剪刀,一段线,尺子,剪好的12个边长2厘米的正方形的卡片,一块泡沫塑料,一盒火棍,一张相片,一段及时贴切纸。教学设想:1、新课的引人,从学生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各种长方体的盒子、实物等人手,紧密围绕生活实践,指出在立体图形上存在平面,通过把立体图形的剪裁,得到长方形的平面图形,揭示出”体中有面,面中有体”。2、整个教学过程力求以发挥学生的实践能力、开发学生自身的潜能为主导思想,通过让学生看一看、摸一摸、画一画、量一量、做一做等实践活动,学会求长方形的周长,并以此提供给他们施展技能的机会,让他们挖掘说理的论据,体现论辨的才能,展示自己的创新精神。3、关于长方形周长概念的教学,采纳由一般到特别的推导方法,得出长方形周长的意义,进而掌握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根据学生理解层次的差异,采纳的方法有所不同,由学生自主选择。4、在注重实践操作的同时,辅以多媒体电脑课件的演示,再现知识的认知过程,以加深学生学习知识的深度和广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