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小学三年级语文《一次的冲刺》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篇一】小学三年级语文《一次的冲刺》原文1908年第四届奥运会在英国伦敦进行。竞赛正值闷热的夏天,马拉松运动员杜伦多·派特利虽然一路遥遥,并第一个跑进体育场,但因体力消耗太大他晕倒了。这时,一位大会医生冲进场地,把派特利扶起来。于是,一个历史性的场面出现了:派特利用蹒跚的步伐坚韧地向终点跑去。在这短短的最后路程中,他五次摔倒,又五次咬紧牙关爬起来。此时此刻,全场观众的视线都集中在派特利那艰难的脚步上。一步、两步……人们多么希望这位坚强的人能胜利到达终点,但是,派特利实在太累了,在离终点只有15米的地方,他再次晕倒。这时,工作人员又一次冲进场地,架起了派特利,并搀着他跑过了终点。霎时全场掌声雷动,在场的观众无不为派特利这种不屈不挠的精神所感动。杜伦多·派特利全程共用了2小时54分26秒,比第二个进体育场的约翰·希斯快了整整32秒。但大会把金牌判给了约翰·希斯,理由是:假如没有医护人员的协助,派特利永远到达不了终点。派特利的名字虽然没能写进奥运下载后可任意编辑会成绩册,但却伴随着奥运会的进展而流传至今。也就在那一天,美国宾夕法尼亚的大主教在布道时说:“在奥运会上获胜并不比参加奥运会更重要。”那句“重要的不是胜利,而是参加”的名言从此不胫而走。【篇二】小学三年级语文《一次的冲刺》教案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1、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理解“蹒跚”、“不胫而走”等词语。2、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通过重点词句激发学生读出情感,读出感悟。过程与方法:1、抓住学生亲身体验,激发学生情感,从而理解课文。2、通过有感情地阅读文章,联系上下文理解文中重点词语,感悟文章的思想感情。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紧扣第2自然段,体会派特利那种不屈不扰的运动精神。2、感受事件氛围,理解“重要的不是胜利,而是参加。”的含义。教学重点:下载后可任意编辑抓住“在场的观众无不为派特利这种不屈不挠的精神所感动”这一句中“不屈不挠”理解。教学难点:理解“重要的不是胜利,而是参加”。教学准备:电子备课。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老师播放课件奥运会男子110米栏冠军刘翔的冲刺镜头——从多角度拍摄)同学们,你们知道他是谁吗?(刘翔)这些照片都是刘翔在奥运会男子110米竞赛最后冲刺的时候拍摄下来的。他冲刺的一瞬间将永远牢牢记在我们的心理,因为他标志着我们中国人也能站在运会的短跑项目的金牌领奖台上。(特别的意义)(老师出示语句练习“这是一次()的冲刺!”)今日我们所学的课文就与“冲刺”有关。(出示课题《一次的冲刺》)我们将时间向前推移,来到1908年第四届奥运会。(课件显示时间推移,并出现派特利的图像)他名叫派特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利。我们的课题《一次的冲刺》,就与他有着密切的关系。二、初读课文,引导自学:1、学生自由读课文,注意把字音读准,把词语读连贯,把句子读通顺。2、用电脑检查学生生字的读音。3、检查词语的读音:消耗蹒跚搀着冲刺霎时掌声雷动根据成绩册不胫而走不屈不挠4、游戏巩固生字词的读音:5、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正音。三、整体感知:1、快速浏览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2、指名说。3、师小结。四、记忆生字,指导书写。刺声脚的写法学生练习。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二、学习课文:现在就请同学们,自由阅读课文。读完后看看关于派下载后可任意编辑特利你知道了什么?(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学生自由阅读课文)(学生回答:运动员,坚持跑完竞赛,没获得金牌……)通过阅读,我们知道了派特利是在工作人员的帮助下完成了马拉松竞赛的最后冲刺。没有获得竞赛的金牌。提问1:那么为什么派特利没有得到奥运金牌,他的名字却流传至今呢?提问2:派特利没有得到金牌,那么你认为他是不是一个失败者呢?(引发学生的分歧)(请同学们再一次阅读课文的第二、三自然段,看看你能不能从书中找到答案呢?(认为自己找到答案的同学看看你有没有新的发现。)(学生再读二、三自然段)(坚持跑完全程、不屈不挠的精神……出示“不屈不挠”)课文中哪些地方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