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教工委2008-2009年首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重点课题《多校区大学德育模式研究》子课题《多校区大学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培养初探》结题报告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随着院校的调整与重组、扩大招生等形势的发展,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进入了多校区办学的新阶段。在多校区办学的情况下,多校区大学的德育工作无论是要素的多样性还是结构的复杂性都要远高于单校区大学,作为大学德育工作中的重要组织保证,辅导员队伍建设也面临更多的困难与挑战。教育部2005年《关于加强高等学校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意见》和2006年《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管理规定》颁布以来,辅导员队伍建设引起高度重视和关注。各级教育主管部门以及各个高等学校都积极探索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推进辅导员队伍建设,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客观地说,辅导员队伍建设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其中专业化发展水平不高已成为一大瓶颈,制约着辅导员队伍的建设和发展。,需要认真总结经验、梳理问题、分析成因、积极应对,实现对多校区大学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推进与深化。作为研究多校区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子课题,该课题以教育学、心理学、思想政治教育等多学科的理论为指导,着重通过文献调查、问卷调查、实地考察等方法,充分参考借鉴相关研究成果和先进经验,结合北京联合大学多校区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具体实践,进行分析、总结,初步提出多校区大学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培养模式。结合我校实际,提出以下几点设想和建议:借鉴美国学生事务管理的专业化模式,培养“综合+专长”的有特色的辅导员队伍;明确辅导员的职业准入机制和职业晋升标准;加强辅导员职前和在职培训,建立专业化人才培养体系;加快学科建设,建立辅导员专业化模式的学科平台;创新辅导员考核模式,完善辅导员激励制度等。一、辅导员专业化的概念与内涵所谓“专业化”,是指一种普通的职业或职业群体形成专业特质、获取专业地位的过程。具体来说,专业化就是形成专门化的知识体系、专门化的教育培训与认证体系、专门的工作标准体系、专门的职业伦理规范体系和专业团体的过程。辅导员队伍专业化是指高校专职辅导员队伍在发展过程中,依托专门的机构及终身专业训练,获得较强的专业素质,形成鲜明的专业标准,拥有稳定的专业地位。辅导员专业化既是辅导员队伍建设的目标,也是辅导员队伍职业化发展的趋势和方向,更是一个不断提升辅导员工作岗位所必需的专业水准和业务能力的1过程,其内涵包括职业化的工作岗位、专业化的工作人员、专业化的教育培训、科学化的考核管理。需要说明的是,该课题所提到的辅导员专业化是针对专职辅导员和辅导员群体的专业化而言,兼职辅导员、辅导员个体的专业化问题没有涉及二、美国多校区学生事务管理工作者的专业化特征国外多校区大学尤其是发达国家出现较我国早得多,1960年美国就产生了世界上第一个多校区大学系统,发达国家关于多校区大学学生事务管理工作者的研究要比我国成熟的多。从其学生事务管理者的发展历程看,高校学生事务管理队伍的设立和专业化发展与高等学校学生事务管理的产生、发展及其专业化密切联系。以美国大学为例,美国学生事务管理工作先后经历过“替代父母制”、“学生人事工作”、“学生服务”、“学生发展”四个阶段,经过近三百年的发展,在20世纪末实现了专业化。美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者职业化、专业化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首先表现在管理人员的聘任、提升具有较为明确的要求和程序。学生事务管理人员分为初级、中级和高级三个层次。通常申请进入学生事务领域工作的需要具有心理咨询、学生事务实践、学生发展等方面的硕士学位。这些人员若要取得中层的管理职位还必须拥有相关领域的博士学位。晋升高级职务的还特别强调其过去学生事务管理的经验。2.专业化的学科建设:美国有近百所大学设有培养学生事务硕士研究生的专业,为大学学生事务部门培养数以千记的专门从事学生管理工作的专门人才,同时将学生事务作为一门科学加以研究。在美国的高等教育博士的培养计划中,就有针对学生事务的培养方向。美国这样一支专家队伍,是他们学生管理和教育工作专业化、科学化的基础,是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