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小学一年级关于夏天的古诗有哪些?1.小学一年级关于夏天的古诗有哪些?宋·杨万里《夏夜追凉》夜热依旧午热同,开门小立月明中。竹深树宻虫鸣处,时有微凉只是风。注释:追凉:追寻凉爽。语自杜甫《羌村三首》:“忆昔好追凉,故绕池边树。”午热:正午的炎热。这里指盛热难耐。小立:站立片刻。译文:想不到夜晚还是和中午一样炎热那么热,打开门,到月光下去站一会儿。远处的竹林和树丛里,传来一声声虫子的鸣叫,不时一阵阵清凉的感觉也迎面飘来,可是这并不风。赏析:全诗仅四句二十八字,该诗撇开了暑热难耐的感受,而仅就“追凉”着墨,以淡淡的几笔,勾勒出一幅夏夜追凉图,表现了作者对大自然的无比热爱。“追凉”,即觅凉、取凉。较之“觅”和“取”,下载后可任意编辑“追”更能表现对“凉”的渴求,杜甫“忆昔好追凉,故绕池边树”(《羌村三首》其二)诗意可见。但这首诗在艺术处理上却有其独到之处:它撇开了暑热难耐的感受,而仅就“追凉”着墨,以淡淡的几笔,勾勒出一幅夏夜追凉图,其中有皎洁的月光,有浓密的树荫,有婆娑的竹林有悦耳的虫吟,以及作者悄然伫立的身影。2.小学一年级关于夏天的古诗有哪些?宋·秦观《纳凉》携扙来追柳外凉,画桥南畔倚胡床。月明船笛参差起,风定池莲自在香。译文:拄着拐杖来到柳荫下乘凉,画桥南畔依靠着午睡的床。月色明朗,笛声四起,船儿陆续出发,风儿吹过池塘送来缕缕清香。赏析:《纳凉》是一首描写景物的短诗。从字面上看,可以说没有反映什么社会生活内容。但是,透过诗句的表面,却隐约地表现出:诗人渴望远离的是炙手可热的官场社会,这就是他刻意追求一个理想中的清凉世界的原因。秦观是一个有用世之志的诗人。他对官场的奔竞倾夺表示厌弃,力求远避,此诗表达的就是这种感情。这种把创作念图隐藏在诗句背后的写法,读者应着意体会。下载后可任意编辑3.小学一年级关于夏天的古诗有哪些?唐·孟浩然《夏日南亭怀辛大》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感此怀故人,中宵劳梦想。注释:南亭:诗人居处涧南园的亭子。辛大:孟浩然的朋友排行老大,名不详,疑即辛谔。山光:傍山的日光。落:一作“发”。池月:池边的月色。东上:从东面升起。散发:古人男子平常束发戴帽,这里表现的是作者放浪不羁的满意。开轩:开窗。闲敞:开阔宽敞。清响:极微细的声响。鸣琴:琴。用阮籍《咏怀》“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诗意。恨:遗憾。感此:有感于此。中宵:中夜,夜半。中,一作“终”。劳:苦于。梦想:想念。下载后可任意编辑译文:夕阳的余晖匆匆向西落,池塘便的明月渐渐东上。披散开头发来迎接晚凉,开窗高卧多么闲适敞朗。微风掠过荷花送来清香,露珠暗滴竹叶发出清响。本想取出鸣琴弹奏一曲,却遗憾没有知音来欣赏。想到此怀念起我的老友,夜半梦中还苦苦把他想4.小学一年级关于夏天的古诗有哪些?宋·苏舜钦《夏意》别院深深夏席清,石榴开遍透帘明。树阴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注释:别院:正院旁侧的小院。夏簟(diàn):一作“夏席”,夏天的竹席。清:清凉。透帘:穿透帘子。觉(jué):睡醒。译文:小院幽深寂静,我躺在竹席上,浑身清凉;窗外的石榴花盛开,透过垂挂的竹帘,映红了虚堂。浓密的树阴隔断了暑气,正是中午时分,我一觉醒来耳边传来黄莺儿断续的啼唱。赏析:鉴赏编辑播报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夏季的白昼是漫长的,夏季的中午又是那么炎热,在夏季,午睡成为一种享受,诗人们也津津乐道午睡的舒适及醒来时的满意。夏日的午睡,在诗人的笔下似乎是一种充满魅力的题材,自从陶渊明的“五六月中,北窗下卧,遇凉风暂至,自谓是羲皇上人”这名言传世后,午睡的各种情趣不断出现在诗中。如唐柳宗元《夏昼闲作》:“南州溽暑醉如酒,隐几熟眠开北牖。日午独觉无余声,山童隔竹敲茶臼。”宋张宛丘《夏日》:“黄帘绿幕断飞蝇,午影当轩睡未兴。枕稳海鱼镌紫石,扇凉山雪画青缯。”宋杨万里《闲居初夏午睡起》:“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这些轻松的诗句,与炎炎赤日、蒸人暑气成为截然不同的概念,体现出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