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语言文化背景下的语言文字发展改革及研究吕应利陕西延安职业技术学院716000[内容提要]在多元化语言文化背景下,一方面迫切需要语言和文字的逐步统一,另一方面又迫切需要对濒危语言进行切实的抢救和保护,从而为我们进行语言文字研究工作,提出了新的课题。[关键词]语言多元化文字改革书同文音同文国际共同语世界语[编号]H0[正文]各种语言和文字,不仅是人类进行相互交流的重要工具,而且也是其民族或使用范围历史和文化的载体。它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是所在民族存亡的重要标志和进行相互交往的最基本技能之一。因此,我们一方面迫切需要各种语言和文字的逐步统一;而另一方面又迫切需要对各种濒危语言进行切实的抢救和保护;这就为我们进行语言文字的应用研究工作,提出了新的课题。一、多元语言文化背景下的挑战1)语言和语言文化的本质与属性由于语言在特定环境下学习和使用过程中,主要是通过声音交流(如相互对话、演讲朗诵、呐喊、歌唱等口头方式),或借助身势表情(如哑语手势、舞蹈动作、微笑问候等本体方法)、器具媒介(如灯语、旗语、无线电波信号等客体工具),向接受方发出的、能使对方理解,或意会其内容的直接表达方法和手段;它是在复制或模仿后,不能完全体现其原本环境、意图和效果的;也是难以在历史考古中具体见证,且在不断变化中传承的现象。因此,语言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定的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语言文化,是在其语言本身的基础上,对其传承学习、使用完善和规范发展的具体现象。它在具体形成和发展中,分为三种不同的情况:一种是将要所表述的事物,以简单记事符号的形式,通过一定的介质物体记录下来,这就是我们今天仍在使用的现代符号、标识和图案等;另一种是将要表述的场景和事物,以简单或复杂的图案形式,通过一定的介质物体记录下来,这就是我们今天仍在使用的现代绘图、绘画和雕塑等;还有一种是将所要表述的事物和内容,以尽可能完整的简单符号和简单图案的形式,通过一定的介质物体记录下来,这就是我们今天仍在使用的现代文字。正因为记事符号、记事图案和记事文字,是在历史考古中,能够证实且记录当时历史及文化的可见传承物证,所以这种语言文化现象,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定的世界物质文化遗产。任何一种民族语言,在其自身完善和发展过程中,都有自己的语言文化现象;而语言文化现象,是同所在民族使用人口、生存环境、交往范围、技能水平,有着成正比例发展的趋势。语言文化中文字的出现,又是所在民族走向文明社会的重要标志之一。五千年前汉字的出现,就标志着生活在黄河中上游地区的中华民族走向了文明并延续至今。2)目前多元化语言文化现象的状况各个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和历史,因此各民族都把自己的语言,视做自己民族的标志;通过民族语言的文化方式来传承和发展;因此语言和语言文化现象,已经成为维护和平、民族平等、主权独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全球先后出现过上万种民族或部落语言,在各个部落或民族之间的生存与交往中,一些部落或民族在消失的同时,其语言及语言文化也随之消失。目前全球尚有的7000多种语言中,其中有近2000种语言有自己的语言文字,只有近200种文字能够在计算机和网络上实现输入和交流。由于各种原因,有过半数的语言,已经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定成为濒危语言,平均每两周就有一种语言从地球上消失。我国是一个具有56个民族、61种语言、28种文字的多民族和多语种国家,目前已经有满语、赫哲语、鄂伦春语、鄂温克语等19种语言,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濒危语言或濒绝语言。在现代科技信息飞速发展、人类相互交往日益频繁的多元化的语言文化背景环境下,一方面促进了语言和文字的统一进程;而另一方面,又加速了五彩缤纷的弱小民族语言和文字的消亡进程,使民族文化逐步向单一方向发展,激起了弱小民族的不满和反抗。为了尊重各民族和所使用的语言,抢救和挖掘各民族语言的使用历史和资料,联合国根据教科文组织,1999年提议,通过了每年2月21日为“国际母语日活动”的决议,得到了各国语言和文字工作者的积极响应。3)语言文字的保护和逐步统一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