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爱心医院》大班游戏教案游戏目标1.能积极参加爱心医院的游戏活动,初步尝试扮演医生和病人的角色以及了解简单的看病流程。2.认识几种常用的医疗器械:听诊器、体温表、输液器、注射器,并在游戏时做到轻拿轻放。3.使孩子在游戏角色扮演中体会不同的角色,学会关怀和帮助他人,培育幼儿的爱心和同情心。4.教育幼儿要讲卫生,预防疾病。5.学习游戏的玩法及规则。6.考验小朋友们的反应能力,锻炼他们的个人能力。材料投放1.白大褂、听诊器、体温表、针管、药盒、药瓶、盐水瓶、棉花球、挂号牌。2.废旧玩具材料:空药盒、空塑料药瓶、服药用的塑料小碗等。3.场地布置:医院标牌观察要点1.观察幼儿在游戏时是否能自由地选择角色,能否按提供的材料进行游戏。【价值:乐意按自己的意愿扮演角色,有初步的角色意识。】下载后可任意编辑2.观察小病人看病前是否排队取号。【价值:建立小医院游戏的规则。】3.观察小医生能否根据不同的小病人实行不同的治病方法。【价值:不断丰富爱心医院游戏情节。】游戏过程一、发起游戏1.老师针对班上缺勤幼儿谈话,唤醒幼儿对医院的生活经验。(1)老师:今日我们班的小朋友雯雯生病了没上幼儿园,你们有什么好办法让她早日康复,回到幼儿园呢?(幼儿讨论)(2)老师:是呀,生病了,我们可以到医院去看病治病。到医院要请谁帮我们看病?(3)老师:我们上医院看病是不是直接找医生帮我们看病呢?要先做什么事情呢?(要先挂号、然后拿着挂号的单子找医生)2.老师:今日,我们就到爱心医院去,学习新本领,帮助生病的小朋友看病,好吗?3.请3—6名幼儿进区,按自己的意愿协商分配角色(医生、护士、病人)。二、过程指导1.老师介绍、演示材料。下载后可任意编辑认识医院标志,了解大夫听诊器、体温表,输液器、注射器,并简单演示使用方法。2.提出本次游戏要求:(1)看病前要排队挂号。(2)看病要保持宁静,不大声讲话。(3)要爱护玩具,轻拿轻放“医疗器械”。3.游戏指导。老师重点指导医生按一定的流程给病人”看病”。(1)先给病人挂号、排队。(2)病人拿着挂号单找医生看病,医生要热情地询问病人哪里不舒适,认真地用听诊器、体温计等为病人诊治。(3)护士教育幼儿不把打针看成可怕的事,做一个勇敢的好孩子。4.交换角色,游戏继续进行,其他幼儿进行观摩,并轮流进医院游戏。三、结束游戏,整理评议1.整理材料,并摆放整齐。2.分享与评价(1)老师:今日,你在医院里扮演什么角色?你是怎么做的?(情境再现法,提升幼儿经验)(2)在今日的游戏中你遇到哪些问题?是怎么解决的?(3)对今日在游戏中能够监守自己岗位的幼儿予以表扬。活动反思下载后可任意编辑本次活动我以缺勤幼儿为突破口,不但激发幼儿参加活动的兴趣,同时也唤醒了幼儿的生活经验,为后面医生护士角色的扮演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从幼儿进区自由分配角色可以看出,大部分幼儿已经有了初步的角色意识。但由于幼儿年龄小,又缺乏丰富的生活经验,在游戏时幼儿不会大胆的进行语言沟通,他们只会依赖玩具进行游戏,满足于玩具的摆弄之中,缺乏交往能力。如在游戏时,“医生”在看病前,不会询问“病人”的病因,大部分都是拿起听诊器开始听诊,而“病人”还没等“医生”说什么,就把药拿走。所以在游戏中,我们一定要随时观察,发现问题用角色的身份参加语言指导:如医生可以问病人“你哪里不舒适?”,病人要问医生:“医生,我要吃药吗?或我需要打针吗?等语言沟通。”这样可以让幼儿在模仿中学会用语言交往,提高幼儿语言表达能力。角色游戏是现实生活的再现,通过本次活动,幼儿在爱心医院里体验到不同的角色,了解到了医生、护士的职责,学会关怀他人,帮助他人,同时在游戏时体验了看病的简单流程,只是还需老师介入提醒。在以后的活动中,我们还应通过视频、亲身体验等方式丰富幼儿经验,让角色游戏开展的更有效!幼儿玩的更精彩!小百科:医院一词是来自于拉丁文原意为“客人”,因为一开始设立时,是供人避难,还备有休息间,使来者下载后可任意编辑舒适,有招待意图。后来,才逐渐成为满足人类医疗需求提供医疗服务的专业机构,收容和治疗病人的服务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