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智能理论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太古小学文红霞【摘要】: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指出每个人与生俱来都在某种程度上拥有多种智能,而每一种智能在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都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具有同等的重要性。环境和教育对于能否使这些智力潜能得到开发和培育有重要作用。学校在发展学生各方面智能的同时,必须留意每一个学生只会在某一、两方面的智能特别突出;而当学生未能在其他方面追上进度时,不要让学生因此而受到责罚。本文简要解释了“多元智能”理论的基本涵义,阐述了如何根据“多元智能”理论进行小学英语创新教学。【关键词】:智能教学多元化英语教学优化一、问题的提出元智能理论是由美国哈佛大学教育研究院的心理发展学家霍华德.加德纳(HowardGardner)在1983年提出。加德纳从研究脑部受创伤的病人发觉到他们在学习能力上的差异,从而提出本理论。该理论由七种智能形式组成,传统上,学校一直只强调学生在逻辑─数学和语文(主要是读和写)两方面的发展。但这并不是人类智能的全部。由于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智能组合,采用一种教学法并不能让所有学生的智能充分发挥出来,对学生的评价也可能不客观。因此需要采取多种教学方法。二、多元智能的理论依据1983年,哈佛大学HowardGardner教授提出了多元智能(MultipleIntelligences)理论,确认七种智能的形式,即语文智能(LinguisticIntelligence)、逻辑─数学(Logical-MathematicalIntelligence),视觉─空间智能(Visual-SpatialIntelligence)、身体─动觉智能(Bodily-KinestheticIntelligence)、音乐智能(MusicalIntelligence)、人际关系智能(InterpersonalIntelligence)及自我认识智能(IntrapersonalIntelligence)。这个观点超越过去把智能窄化71为优异语文及数学表现的传统观点,认为心智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多面向的。十二年后,Gardner又提出了第八种智能,及自然观察的智能(NaturalistIntelligence),拥有此智能的人通常在辨认、以及分类自然界和人为的现象上特别杰出。最近Gardner提出另一个智能,即存在智(ExistentialIntelligence),这是指人类渴望能够理解和追求生命的终极问题、意义和奥秘(Campbell&Campbell,1999)。多元智能理论不断揭示人类的潜能,挖掘人之所以为人之可能发展性,可说是对人性的一种正面价值的肯定。教师若能体认学生个体的价值,“比马龙效应(Pygmalioneffect)或:“自我实现的预言”(Self-fulfillingprophecy)较易产生。换句话说,老师的期望和老师对于学生的能力所持的信念影响学生智能的发展(Campbell&Campbell,1999)。多元智能理论可扩大课程范围,帮助教师转变课程或单元,提供学生多元模式的学习机会,学生也会经验自己智慧的扩展(Campbell,Campbell&Dickinson,1996)。多元智能理论无形中会迫使老师必须超越传统讲授的教学方式,成为一位多元智能的老师,同时发挥老师本身与学生多元智能的潜能,Gardner还认为每个人并非在每种智力方面都有均衡的发展,故而每个学生的智力体现在不同方面。比如理科成绩优秀的学生,语言智力却不一定发达。Gardner先生还提出了人类智力的进化论,他认为智力的发展源于人类进化的过程中。每一种智力都有自己的发展史和不同的高峰期。智力的发展又与个人特定的活动密切相关。只要这些活动适当,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及智力因素,同时辅之于恰当的教育环境,那么学生可利用她们某个方面较发达的智力,激发其他各项智力的发展。各项智力的发展又能彼此引发,相互影响,共同作用,这样,每个人都有可能把9种智力发展到相当高的水平。此理论的重点说明人都有多种不同的智能,而各项智能都要得到足够的发展,因为每个人每天都不自觉的使用各种智能,并且会应用自己最擅长的智能来进行学习,所以专家强调必须找到孩子的强势智能,并应用在孩子的学习上,来达到最有效的学习效果。72多元智能理论对课堂教学的改革提出了新的思路。这一理论对教学最大的启示就在于,将教学的目的定位在学生智能的培养和开发上,这个理念指导下的外语教学有四个教学阶段:能力的感知──通过触、嗅、尝和看等多种感官经验激活各种智能,感性认识周围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