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干将莫邪》教案一、教学目标(一)读读背背,疏通文意。(二)品味细节,揣摩性格。(三)沉潜涵泳,理解内蕴。(四)联系实际,评价观念。二、课时安排1.5课时三、教学过程第1课时(一)活动导引1.课前预习。要求如下:(1)读准音,查词典,扫清字词障碍。(2)读顺文,并圈出最感兴趣的内容。(3)读懂意,指文章大意,并有感情地朗读记叙“赤”复仇的部分。2.文学常识干宝(?~336),东晋史学家、文学家。字令升,新蔡(今河南新蔡)人。年轻时即勤于学业,博览群书。曾以著作郎领修国史,著《晋纪》(二十卷,今已佚),当时被公认为一部很好的史书。又喜阴阳术数之学,编集神灵怪异故事,成《搜神记》,试图证明世上真有所谓鬼神。下载后可任意编辑《搜神记》系志怪小说集,二十卷。原本已失传,今本是后人从《法苑珠林》《太平御览》等书中辑录而成的书中记录的多为神怪灵异,但也保存了一些富于现实意义的民间传说,从不同方面反映出当时的社会面貌和人民的思想感情。(二)活动过程1.正音听读(1)下列画横线的字该怎么读?(板书或以多媒体显示,学生认读后配上拼音)干将(g1nji1ng)莫邪(yé)重(chóng)身王大怒,使相(xi4ng)之自刎(wěn)尸乃仆(pū)头踔(chuō)出汤中,踬(zhì)目大怒(2)老师范读全文,要求同学听准读音,听清句读,体会情感(“赤”为父报仇的心情),领悟内蕴(“赤”不惜生命为父报仇的精神和“客”“言必信、行必果”的侠义)。范读旨在以老师的美读感染学生,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学生吟诵涵泳,培育文言语感,体悟文言文的韵味。2.朗读质疑(1)朗读课文,要求吐字清楚准确,停顿恰当。(2)质疑活动下载后可任意编辑策略:借助书下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意,不能自行解决的,举手质疑。3.讨论沟通(1)落实下列加点的字词,注意古今不同的意义。①王大怒,使相之相:认真查看②莫邪子名赤,比后壮,乃问其母曰比:及,等到③王即购之千金购:重赏征求④即自刎,两手捧头及剑奉之,立僵奉:尊敬地捧;进献⑤当于汤镬煮之汤:热水,开水⑥于是即将剑往见楚王即:就;将:拿⑦三年乃成乃:才此乃勇士头也乃:是乃分其汤肉葬之乃:于是(2)疏通下列句子的意思,体察句子的语气。①吾父所在?我父亲在哪里?②子年少,何哭之甚悲耶?你年纪轻轻,为什么哭得特别悲伤啊?4.读设疑(1)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有感情地诵读课文。(2)设疑激趣:干将、莫邪的儿子“赤”为什么要报父仇?又是怎样实现自己的愿望的?请同学们边读边思考这两下载后可任意编辑个问题,并准备用自己的话简要地复述课文中的故事。5.思考活动(1)学生活动要求:结合自己读的感受,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形成自己的看法并备足理由。(2)老师辅助策略:指导学生抑扬顿挫地诵读课文,养成吟诵、咀嚼、揣摩、品味的习惯。6.讨论沟通(1)干将、莫邪的儿子“赤”为什么要报父仇?又是怎样实现自己的愿望的?明确:干将、莫邪夫妇为教案《语文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干将莫邪》教案》,来自网!楚王铸成雌雄宝剑后,楚王杀了干将。干将的儿子赤长大后欲替父报仇。楚王悬赏杀赤,赤逃到山中,遇到一侠客,答应替赤报父仇。赤即自刎,侠客拿着赤的人头和宝剑去见楚王,用计杀了楚王,最后自己也自杀了。(2)活动策略此项活动意在引导学生把握故事情节,理清文章思路。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可以“赤”的身份做制造性的复述。故事发生进展的过程:起因(第1段):干将、莫邪为楚王铸成宝剑,干将反招杀身之祸;干将临死遗嘱尚未出世的儿子为他报仇。下载后可任意编辑进展(第2、3段):干将的儿子赤长大后寻得父亲所藏宝剑,昼夜不忘为父报仇;楚王悬赏杀赤,赤躲进山中,遇到愿替他报仇的侠客,当即自刎,把自己的头和宝剑交给侠客。结局(第4段):侠客不负重托,多方设计,豁出性命杀死楚王。7.默读体悟第1.5课时(一)精读品析1.读课文诵读要求与策略①诵读课文第三段,揣摩“赤”与“客”对话时,他们各自的语气。②策略:以两两对话的形式沟通各自的体验,并备足理由谈谈自己为什么这样处理。2.讨论沟通赤①“吾干将、莫邪子也,楚王杀吾父,吾欲报之。”②“幸甚!”客①“子年少,何哭之甚悲耶?”②“闻王购子头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