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项选择题1.国际组织作为国际法主体不具有以下特性(A)。A.其权利能力与行为能力属于自身所固有B.其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是其成员国通过协议所赋予的C.国际组织的职权一般通过组织章程明确限定在一定范围内,因而具有有限性D.国际组织是一种有限的、派生的国际法主体2.某国批准国际条约后,还必须经过该国的国会将条约内容制定为法律,该国法院才能适用条约的规定,这种国际条约在国内的适用方式是(D)。A.直接适用B.自动执行C.条约的遵守D.转化3.《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238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缔结或者参加的国际条约同本法有不同规定的,适用该国际条约的规定,但中华人民共和国声明保留的条款除外”同法第239条规定:“对享有外交特权与豁免的外国人、外国组织或者国际组织提起的民事诉讼,应当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缔结或者参加的国际条约的规定办理”。这种法律规定表明,在民事诉讼领域,我国对国际条约在国内适用的方式应该是(A)。A.自动执行B.并入C.条约的遵守D.转化4.按照国际法理论和实践,下列说法不符合国际法基本特征的是(D)。A.国际法的社会基础和适用空间是由众多主权国家组成的国际社会B.国际法的基本体是各个主权国家C.国际法是作为国际社会平等成员的各国,在相互协议的基础上逐渐形成的D.国际法主要由联合国安理会以及国际法院等机构予以保证强制实施5.被誉为“国际法之父”的是(A)。A.格老秀斯B.边沁C.维多利亚D.狄骥6.近代国际法产生的标志是(B)。A.1625年格老秀斯发表的《战争与和平法》B.1643—1648年召开的威斯特伐里亚公会C.1609年格老秀斯发表的《海洋自由论》D.1789年法国大革命取得胜利7.国际法调整的对象主要是(A)。A.国家之间的关系B.国家与国际组织之间的关系C.国际组织之间的关系D.国家与其他国际法主体之间的关系8.国际法形成不同的学派是由于(A)。A.对国际法效力的根据的观点不同B.对国际法主体的观点不同C.对国际法是否是法的观点不同D.对国际法渊源的观点不同9.1625年格老秀斯发表的为近代国际法的建立奠定了基础的著作是(B)。A.《海洋自由论》B.《战争与和平法》C.《战争法》D.《国际法》10.下列关于国际法特征的说法中错误的是哪项?(C)A.国际法的制定者主要是国家B.国际法是有拘束力的,对国家或其他国际人格者是有强制性的C.国际法是通过特定的权威机关强制各国执行国际法的D.国际法的主体主要是国家多选题11.国际组织是国际法主体,因为它们(ABCD)。A.有在一定范围内缔约的能力B.是由国家组成的组织C.有在一定范围内参与国际关系的能力D.有直接提起诉讼或采取其他合法手段保护自己的权益的能力E.与国家一样具有固有的国际权利和义务2.联合国国际法院裁判各项争端应适用(ABCD)。A.国际公约或条约B.国际习惯C.一般法律原则D.司法判例及最高公法学家的学说,作为补助资料3.国际法的渊源主要有(ABC)。A.国际条约B.国际习惯C.一般法律原则D.国内立法4.根据我国目前的法律和相关实践,对于国际条约在我国法律制度中的地位,下列哪些判断是错误的(ACD)?A.凡是我国缔结或参加的条约,都可以在国内作为国内法直接适用B.在民法涉及的范围内,我国为当事国的条约规定与国内法的规定不同时,适用条约的规定,但我国缔结该条约时做出保留的条款除外C.我国作为当事国的任何条约的规定,若与国内法的规定冲突时,在国内法院都直接并优先适用这些国际条约的规定,但我国缔结核条约时做出保留的条款除外D.在民法涉及的范围内,在国际上所有已生效的民商事方面的国际条约的规定,如与我国国内法的规定冲突时,都优先适用国际条约的规定5.国际法是在国际交往中形成的,主要用以调整国家间关系的,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各种原则、规则、规章和制度的总称。从这个定义中我们可以得出以下认识:(ABD)A.国际社会是国际法赖以产生与发展的基础B.国际法以国际关系为调整对象,其中主要调整国家之间的各种权利义务关系C.国际法是通过国际社会舆论形成的,具有法律约束力的行为规范D.国际法是由各种原则、规则、规章和制度构成的法律体系6.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