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体育学》复习资料一、填空题:1.1953年,毛泽东发出了身体好,学习好,工作好的三好号召。(1章)2.1979年教育部在扬州召开了学校体育工作会议(或扬州会议),开启了学校体育思想多元化发展的新局面。(1章)3.英国教育家洛克认为,“健康的精神寓于健全的身体”,学校应做到“三育并举”。(1章)4.1917年,毛泽东以“二十八画生”的笔名发表了《体育之研究》一文,提出体育的目的不仅在于“养生”,而且在于“卫国”。(1章)6.严复在1895年发表的《原强》一文中,首倡体、智、德三育,称力、智、德三育为国家民族富强之基础。(1章)7.主智主义主张将一堂体育课分为准备、基本、结束三部分。(1章)8.1990年3月经国务院批准颁布了《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和《学校卫生工作条例》,从而使我国学校体育工作开始真正进入法制化轨道。(1章)9.小学阶段,神经活动第一信号系统的活动占主导地位,第二信号系统相对较弱,抽象思维能力能力较差。(2章)10.学生既是学校体育的对象,又是学校体育的主体。(2章)11.身体形态是身体的外部形状和特征,一般是由长度、围度、重量及其相互关系来表现的。(2章)12、体育课程目标是体育课程内容和全部体育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13、学校体育目标的功能:为学校体育内容和教学方法的选择提供依据;为学校体育活动的组织提供依据;为学校体育评价提供依据。13.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手工艺必修课程。它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的必不可少的手段。(3章)14、在学校体育目标制定过程中主要有以下几种取向。“普遍性目标取向、“行为目标”取向、-“生成性目标”取向、“表现性目标”取向。(3章)15、《体育与健康》课、课外体育活动、课外运动训练、体育竞赛是实现学校体育目标的基本途径。14.学校体育工作是指体育与健康课、课外体育活动、课外运动训练和体育竞赛,是实现我国学校体育目标的基本途径。通常也称为体育课和课外体育活动两大方面组织形式。(3章)15.体育课程主要通过身体练习,并使身体练习与思维活动相结合,来掌握体育的知识、技术与技能。(4章)116.“健康第一”的提出,对单纯生物观的体育教学客观上起到了纠偏的作用。(4章)17.运动性条件反射的形成分为三个阶段,即泛化阶段、分化阶段、动作技能形成阶段。动作技能进一步的提高,可以达到动力定型阶段(也可称之为动作自动化阶段)(4章)18、体育课程编制应考虑的基本因素包括社会需求、体育学科因素、学生自身因素。(5章)19、体育课程编制的过程包括体育课程规划阶段、体育课程实施阶段和体育课程评价阶段。(5章)21、在体育课程实施过程中,体育教师和学生是最重要的角色。(5章)22、体育课程改革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5章)23、《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将体育课程内容划分为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五个学习领域。(5章)24、课程实施实质上由三个阶段组成:起始阶段、实施阶段、维持阶段。(6章)25、运动技能形成过程可分为认知与定向、联系形成阶段、自动化熟练阶段三个阶段。(7章)26、体育知识和运动技术学习过程可以分为动机、领会、习得、保持、回忆、概括、动作和反馈。(7章)27、学习策略的本质在于对学习方法的合理运用。(7章)28、体育课程对学生进行体育学习评价时,强调关注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尤其要关注在体能和运动技能方面较为低下的学生,注意保护他们体育学习的积极性。(8章)29、对于学生学习态度的评价主要包括学生在体育课上的出勤与表现、学生在课外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参与体育活动和健康教育活动的行为表现等。(8章)30、在进行体育学习评价时要注意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采用的个体内差异性评价要简便、易操作;二是在评价学生的体能与运动技能时个体内差异性评价要与绝对性评价结合起来进行。(8章)31、体育课程学习评价的新理念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强调评价内容的全面性和可选择性在评价方法的选择上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性关注学生的进步与发展。(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