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脱毒苗的培育目前病毒病已成为世界作物生产中仅次于真菌病害的主要病害,是造成大田作物和园艺作物的生活力、产量和品质下降,甚至造成植株大面积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给农业生产造成巨大的危害和损失。由于病毒复制与植物代谢密切相关,而且有些病毒的抗逆性很强,至今仍没有一种特效药物能够实现既能有效防治病毒病害,又不伤害植物。因此,通过组织培养来培育脱毒苗,无疑满足了农作物和园艺植物生产发展的迫切需要。所谓“脱毒苗”,又称“无病毒苗”,是指不含有该种植物的主要危害病毒,即经过检测主要病毒在植物体内的存在表现为阴性反应的苗木。因此,准确地说,“脱毒苗”是“特定无病毒”,应称为“检定苗”。通过组织培养技术培育的脱毒苗具有以下特点:①提高产量。如草莓脱毒可提高产量20%〜30%,单株结果多,单果重增加;马铃薯脱毒可提高产量40%以上;观赏花卉平均增产50%〜80%。②提高品质。如苹果着色好,糖度高;菊花切花生长健壮,植株增高,优质切花数增多,花朵增大,花色艳丽,商品价值高。③抗病性增强。植物脱毒后自身抗逆性提高,对病虫的抗性增强,如甘薯脱毒后可增强抗茎线虫病。目前,通过组织培养手段培育脱毒苗已成为农作物、园艺植物、经济作物优良品种繁育、生产中的重要环节。世界不少国家十分重视这项工作,把脱除病毒纳入常规良种繁殖的一个重要程序,建立了大规模的无病毒生产基地,为生产提供无病毒优良种苗,已在生产上发挥了重要作用,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第一节脱毒方法目前,组织培养应用的脱毒方法有热处理、微茎尖培养、茎尖培养结合热处理、茎尖微体嫁接、愈伤组织培养、花药培养等脱毒方法。其中,前三种脱毒方法最常用,也最容易掌握。实践证明,根据植物种类和待检病毒的种类、特性不同,采取不同脱毒方法的组合处理,其脱毒效果会更好。本节重点介绍热处理脱毒法和茎尖培养脱毒法。一、热处理脱毒(一)热处理方法1.温汤浸渍处理将材料放在50°C〜55°C的温水中浸渍lOmin至数小时,可使一些热敏感的病毒失活。此法简便易行,适用于休眠器官、剪下的接穗或种植材料的脱毒处理,但易使材料受伤。为避免长时间浸泡对植物材料的伤害,一般采用热空气处理脱毒。2.热空气处理热空气处理脱毒适用于鲜活植物材料的脱毒。将生长的盆栽植株、种球、愈伤组织、离体瓶苗等移入温热治疗室或生长箱内,以35~40C的温度处理几十分钟至数月。至于具体的处理温度与处理时间可按照植物种类、器官类别和生理状况,以及待脱除病毒的种类等来综合确定。如香石竹在38C下处理2个月,其茎尖所含病毒即可被清除;马铃薯在35C下处理几个月能够脱除卷叶病毒。如果采用热处理再结合茎尖培养,其脱毒效果会更好。如草莓茎尖培养结合36C处理6周,比单纯的茎尖培养更能有效地清除轻型黄边病毒。此外,每种植物都有热处理临界温度,过高温度处理会造成植物的伤害(图5-1),所以采用变温处理既可消除病毒但又不伤及植物。如马铃薯每天40C下处理4h与16°C〜20°C20h交替变温处理马铃薯块茎,既清除了芽眼中的叶片病毒,又保持了芽的活力。(二)热处理脱毒法的缺陷1.热处理不能脱除所有病毒。如在马铃薯中应用此技术,只能消除卷叶病毒。一般而言,热处理主要对球状病毒、类似纹状病毒及植原体(也叫类菌原体或类菌质体,为原核生物)等起作用。2.延长热处理时间,病毒钝化效果好,但也可能会钝化寄主植物的阻抗因子,致使寄主植物抗病毒因子难于活化,从而降低无毒植株的发生率。3.热处理对植物组织有一定伤害,只有部分植株能够存活。鉴于热处理脱毒存在上述缺陷,热处理最好与其他脱毒方法配合使用,脱毒效果好。二、微茎尖培养脱毒(一)微茎尖培养脱毒方法微茎尖培养脱毒操作程序见图5-2。其技术关键包括以下几方面:1.病毒种类及分布的诊断在实施脱毒操作之前,应根据欲植物所携带的病毒种类及其在体内的分布状况,确定切取茎尖的大小。病毒分布少,切取的茎尖可稍大,否则宜小。2.母体植株的选择及预处理选择母体植株,首先要考虑是否具有原品种的典型特征特性,这关系到培养的脱毒苗是否失真;其次要考虑感染病毒的轻重和携带病毒的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