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件: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四川创新团队建设2009年项目申报指南一、建设目标构建水稻、玉米、油菜、蔬菜、柑橘、食(药)用菌、攀西特色水果、生猪8个产业创新团队,培育一批新品种、集成一批新技术、推广应用一批科技成果、建设一批产业科技示范基地县、培养一批产业示范户,提升8个产业科技创新能力,为确保粮食安全和促进优势特色效益农业发展提供科技支撑和人才保障。二、研究指南创新团队由产业技术研发专家团队和产业科技示范基地县两个层级构成,每个产业组建一个专家团队,设置1名首席专家和若干岗位专家,建立5个产业科技示范基地县。(一)水稻,设置5个岗位,聘请7名专家。1、突破性水稻品种选育岗位(1个)1根据四川生态条件,以改善杂交水稻品质和提高产量为重点,选育推广有重要应用价值的超级杂交稻和安全型的多抗品种,提高水稻产业化水平。2、优质稻品种选育岗位(2个)选育推广达到国家优质稻Ⅱ级标准的的优质、多抗杂交稻稻新品种。3、水稻优势区域的品种繁育技术研究岗位(1个)根据四川水稻不同优势区域特点,筛选确定不同生态区的主导品种,研究主导品种的高产繁育技术,降低种子生产成本,提高种子质量和纯度,发挥新品种的增产潜力。4、栽培与土肥岗位(2个)水稻高产高效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的攻关:研究如何发挥超高产品种的遗传潜力;研究水稻机械化生产关键技术,探索水稻直播核心技术;探索水稻抗逆节本高产稳产栽培技术。优化集成四川稻区不同种植模式下不同产量水平的水稻高产优质高效栽培技术体系。5、病虫害防控岗位(1个)研究水稻主要病虫害的预测预报,特别是稻瘟病优势小2种、稻飞虱优势生态型的发生趋势;研究提出以无毒或低毒农药以及生物措施为主的主要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技术策略,减少环境污染。(二)玉米,设置7个岗位,聘请7名专家。1、突破性普通玉米品种选育岗位(1个)开展突破性杂交玉米品种选育。2、饲用玉米品种选育岗位(1个)引进青贮、饲草等饲用玉米种质资源,选育饲用玉米新品种。3、杂交玉米良种繁育技术岗位(1个)研究主导品种的高产繁育技术,降低种子生产成本,提高种子质量和纯度,发挥新品种的增产潜力。4、玉米耕作制度改革研究与推广岗位(1个)研究适应玉米高产稳产的新型种植模式及其配套耕作技术,集成和示范高产高效种植技术。5、玉米抗旱节水栽培技术研究与推广岗位(1个)开展抗旱节水栽培与雨水高效利用关键技术,集成示范推广抗旱节水综合技术。6、玉米共性病虫害防控技术岗位(1个)研究潜在的暴发、流行性病虫害发生规律与控制技术,研究四川新型耕作制度条件下重要和新发病虫草害的发生规律。监测重要病害病原菌生理分化动态、重要虫害的消长动态和推广品种的抗性变化动态,研究新技术、新药剂对病虫草害的田间防控效果。7、玉米土壤培育与水肥高效关键技术岗位(1个)3针对不同生态区土壤气候条件、玉米间套作模式和高产需肥特性,建设试验示范基地,开展玉米土壤培育关键技术、抗旱耐瘠玉米品种筛选、水肥联合调控关键技术与装备、轻简高效施肥技术及产品的集成与推广应用。(三)油菜,设置5个岗位,聘请7名专家。1、品种改良与良种繁育研究岗位(2个)创造油菜新种质,研究新的育种方法,采用生物技术与常规技术相结合,加快育种进程。重点开展高产或高含油率和早熟、多抗、广适的双低油菜品种选育及高产、高纯度种子生产技术研究2、专用品种选育研究岗位(1个)选育或引进适宜机械化生产的双低油菜新材料、新品种。3、轻简高效栽培及新耕作制度研究示范推广岗位(2个)重点研究集成示范推广油菜机播机收、免耕、直播和高效施肥等轻简高效栽培技术或以提高复种指数为目标的油菜间套作新耕作制度及菜油两用等综合利用技术。4、油菜病虫草害防治研究岗位(1个)以根肿病为重点,针对我省油菜主要病虫草害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以及可能新发生的病虫草害,研究其生物防治、农业防治和化学防治的方法和措施。5、油菜籽加工和品牌创建研究岗位(1个)研究、改进或引进油菜籽加工新设备、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提高加工产品品质,创建国优、省优植物油品牌。(四)柑橘,设置7个岗位,聘请8名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