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神贯注》说课稿老师们:大家好!我是邓翠丽,任教于大堰乡小坳子小学。今天我要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26课《全神贯注》。一、说教材这是一篇略读课文,生动记叙了法国大雕塑家罗丹邀请奥地利作家斯蒂芬·茨威格到家里做客,自己却如痴如醉地投入到工作之中,完全忘记客人的事。文中对罗丹语言、神态、和动作的描写,生动传神,使我们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充分表现了罗丹全神贯注的工作态度和对艺术执着追求的精神。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让学生学习做事要有执着的态度和全神贯注的精神,培养一丝不苟的作风;二是初步学习通过人物言行等描写表现人物的品质。据教材特点,特制定以下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生字新词,结合上下文理解新词的意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理解描写罗丹全神贯注工作的重点语句,体会罗丹全神贯注的工作态度和对艺术的热爱和追求。3、学习课文把人物写具体的方法。教学重点和难点是通过人物言行体会“全神贯注”的含义,学习描写人物的方法;联系实际体会课文最后一段话的含义。二、说学情四年级是小学初段,正是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能力,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的最佳时期,这也是课标的要求。学生虽具备了一定的阅读分析能力,但在理解人物的品质和体会课文描写的意境上肯定有一定难度,教师的主导作用显得尤为重要所以对文中重点语句的学习,我引导学生边读边想,想象人物的动作、神态,想象人物可能会说些什么,让学生在想象朗读中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学生在朗读、感悟、探究中更好地体会到人物的品质,同时实现了自身的主动发展。三、说教法和学法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语文教学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略读课文的教学,我主要让学生抓住阅读提示中的三个问题质疑思考,通过对课文重点语句的感悟、理解、品位、积累,使学生得到思想的启迪、思维的发展,同时获得语言的增量。根据教学目标2、3两项,结合学生实际,我采用质疑问难——想象叙述——感情朗读的方法进行教学。课文第二自然段叙述“罗丹一会上前,一会儿后退,嘴里叽哩咕噜的,好像跟谁在说悄悄话;忽然眼睛闪着异样的光,似乎在跟谁激烈地争吵。”这些动作、神态反映他全神贯注地工作情景。对于10岁左右的孩子理解这些内容,体会这种意境有一定难度。如果单凭教师的讲解,采用硬灌的方法,效果一定不佳。我一反常规教法,针对罗丹的每一种表现大胆质疑,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然后逐个解决问题。这就把难点化分为许多小问题。减缓了教学的坡度。接着让学生看幻灯片,用自己的语言把幻灯片的内容叙述出来。根据以上教学方法,学生可采用“问一问,说一说,读一读”的方法完成本节课的学习任务。“问”自己不懂的地方,“说”自己理解的内容,“读”文中的重点词句。学生始终在教师的引导下动脑、动手、动口。通过自己的劳动获取知识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体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原则。四、说教学过程1、名言导入导入环节,除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明确本课时学习目标:学习罗丹全神贯注的工作态度,学习作者细化人物描写的方法。2、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听课文录音,扫清字词障碍,说说课文围绕“全神贯注”讲了一件什么事情让学生通过初读感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培养学生抓住关键信息进行概括的能力。3、精读课文第二自然段让学生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找出能体现罗丹工作时全神贯注的句子,然后进行朗读体会。在这一环节,我对学生进行了朗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带着想象朗读,通过人物的动作、神态来揣摩人物的内心活动,鼓励学生把人物从文字里读活出来,达到本课时学习罗丹全神贯注的工作态度和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把人物写细致、写生动的教学目标。总之朗读是为了促进品味,而品味是为了更好地提升朗读,让学生把朗读和品味结合起来,从而加深了学生对人物品质的理解。预设重点句子如下:(1)只见罗丹一会儿上前,一会儿后退,嘴里叽哩咕噜的,好像跟谁在说悄悄话;忽然眼睛闪着异样的光,似乎在跟谁激烈地争吵。教师重点指导朗读,让学生带着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