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只要是童书,不管孩子看了“益处”多大,好坏之分按下不表,至少也都没什么是非问题。但是仍有许多家长担心:孩子在宝贵的有限的课外时间里,没有把时间利用到最“值得”的事情上,人们都殷切期盼孩子能读到受益匪浅的“精品好书”,而不是可看可无的一般书籍。那么,今天要讲的这本书,就是各种意义上名副其实的“好书”了。《国王的五分之一》,与《金银岛》(英国浪漫主义代表作家史蒂文森流传最广的作品,被译成各国文字在世界流传,并多次被搬上银幕)齐名,是史上最经典的探险寻宝故事。(《国王的五分之一》中英封面)它斩获了美国最高奖项纽伯瑞儿童文学奖银奖(纽伯瑞奖的含金量在几天前已详述,此处不复赘述)。“讲述了一个人们因为贪欲而付出巨大的代价,几乎失去荣誉与生命的故事,迷人而深沉。”美国国家图书馆协会如是推荐。作者是美国的著名儿童文学作家斯科特·奥德尔(ScottO'Dell),因为他在儿童文学方面做出的巨大贡献,从而获得了世界儿童文学的最高荣誉——1972年的国际安徒生奖。本书与《蓝色的海豚岛》(包揽国际国内七项儿童文学重奖,仅美国本土便售出600多万册,被美国协会评为“1776年以来最伟大的10部儿童文学作品”之一)同为斯科特·奥德尔的代表作。书出名门,更何况是双料大奖,实力可见一斑。正如《大西洋月刊》所评:“这个扣人心弦的故事完美地呈现出美国历史上那个最为丰富多彩的时期。”故事发生在16世纪的欧洲大航海时代的西方,奠定了奇幻、惊险、寻金的探险基调,所以这是一部趣味性十足的作品,不必担心枯燥难懂。(大航海时代航海图)这是一个十五岁少年绘图员桑多瓦尔的奇幻冒险,先是在茫茫大海上无可奈何地被卷入了叛变,后经历九死一生的飓风、缺水无粮的境遇……然而这海上飘摇不定的日子,仅仅只是冒险的开始。曾经马克·波罗描述中印遍地黄金,令欧洲人向往不已。故事里也流传着这样一个令人魂牵梦绕的未知国度——神秘的锡博拉。传说,锡博拉的七座城池均由金子装饰,街道也为黄金铺就。资源因稀缺而珍贵,但是黄金在那里是如同泥石一般普遍的存在,所以当地的印第安人弃黄金如敝履,并不珍惜。这传说吸引了西班牙残酷的门多萨上校与其手下贪婪的士兵。他们露着一双双明白写着欲望的灼灼目光,准备踏上寻找梦想国度锡博拉的旅程。小说历史背景文中上校与士兵皆贪婪残酷,这也不能完全怪大家生性不良,这也属于历史问题。当时的西班牙等国,由于四面环海的地理限制,发展落后,物资匮乏。听说东方丝绸、香料、黄金遍地,然而通往东方的丝绸之路被中间国家垄断了。无法往来却又想要得到资源,迫使他们不得不另寻出路,于是冒险家踏上出海寻找新航路的旅程,发现了新大陆。探险,既可以获得金银财宝,又可以占领殖民地扩张领土,还可以传播上帝的福音,把宗教信仰宣扬出去,一举多得。探险既然能使理想全部实现,那么国王直接立法,鼓励民众前往开辟新大陆。只是探险归探险,开疆辟土也没问题,不过大家所寻得的任何财宝要上缴五分之一给国王。这也正是小说名字的由来。大环境使然,利益驱使,都在积极探险,所以书中上校、士兵有着贪婪的特性,也并非全然怪他们。回到书中,新大陆沿海地区虽已建立了颇为繁华的港口城市,但再往内陆仍旧是未知区域。内陆即锡博拉,路途凶险但存在着黄金的传说。门多萨上校以“绘制未知区域的地图从而扬名世界”作饵,诱惑了一心绘图的桑多瓦尔之后,结伴前往锡博拉寻金。(暗藏凶险)但是他们中间,也有两个略显异样目的不同的旅人:虔诚的牧师、天真的向导印第安少女。这让整个冒险故事变得略显温暖,也更加丰富。这支队伍,明显以门多萨上校为中心。整篇读下来,上校除了残暴贪婪,似乎再没有别的更深的印象了。其实他虽然残酷,但仍有可取之处,那就是勇敢。有了他的存在,大家才能在艰难的困境里生存下来。他有着九死不悔的探险精神。遇到任何困难,都不能动摇他寻金的决心。所以,遭遇了台风狂狼、划艇漏水、士兵叛离、与土著人的战争、数番希望失望交替……重重磨难,最终找到了传说中的财富,并且还能有寥寥数人返回到文明城市。(印第安人)只是门多萨上校太过贪婪,在最后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