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X乡农村推行双加模式工作的调查“双加”模式是新农村建设的有力抓手近年来,__乡党委、政府把“支部+协会+党群信用联合体”(简称“双加”)模式作为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有效载体,强力推进,抓好落实,有效地促进了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经济发展。一是加快了农村经济发展。2005年全乡生产总值实现2.4亿元,同比增长19;农业总产值实现1.6亿元,同比增长14。今年1—9月份全乡生产总值实现2.26亿元,同比增长15.6;农业总产值实现亿元,同比增长。二是增加了农民收入。全乡建有各种协会13个,会员2900多人,入会党员340人,发展党群信用联合体86个,带动农户户,会员人均增收500多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3510元,同比增长18。三是培育了支柱产业。今年全乡蔬菜种植1.1万亩,肉鸭存栏11.6万只,黄牛存栏2.8万头,食用菌5万多平方米,小辣椒近万亩。一、组织带动是关键。该乡坚持以党委为核心,支部为纽带,充分发挥每位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推进“双加”工作。一是党委牵头。积极协调解决协会自身难以解决的土地调整、基地建设、基础设施和矛盾纠纷等问题,协调有关部门为协会提供资金支持、技术服务和市场整治,帮助协会会员解决生产、销售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乡党委、政府在支持养殖协会上,对老秦营村的养鸭场,周庙、樊庄等村的养猪场进行了搬迁,统一集中到远离村庄的田地里,成立了樊庄、葛营、周庙、老秦营、楼子庄等7个养殖小区,畜禽养殖区与群众生活区分开建设,既有利于畜禽防疫,又改善了人居环境。目前,全乡投资50多万元的养殖大户已发展到20家,户均年收入均可达10万元以上。二是支部推进。主要有三种形式,支部领办:村党支部以产业为依托创办协会,协会会长由党支部成员担任,党支部成员与协会会员之间“双向进入、交叉任职”。在袁黄庄蔬菜种植协会,村党支部书记陈兴亮兼任会长,村支部、村委会、协会三班人马指挥统一,协同工作。近年来,该协会发展优质蔬菜种植亩。支部联合:对一些规模大、地域广的产业,第1页共6页由乡党委、政府牵头,跨村建立协会,与协会对应建立所涉及村的支部联合,通过几个村支部相互配合、协调推进、协会引导继续壮大产业优势。葛营、楼子庄、周庙、狮子庄、凡庄养鸭协会,建立支部联合,大力发展肉鸭养殖,会员数达920多人,党员120人,建立信用联合体39个。文章版权归第1文秘网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支部带动:为做大做强优势产业,由支部成员和党员建立小规模协会,逐步发挥协会在产业中的作用,通过典型带动,把专业大户和群众吸引到协会中来,发展壮大协会。马庄村党支部书记温义甫,带动推广獭兔养殖,组建獭兔养殖协会并担任会长,吸引会员340多人,党员11人,建立信用联合体2个,现存栏300只以上的专业大户19户。三是党员带动。将同一产业中的党员以党小组为纽带,在党员产业带头人的带动下,通过党员群众“一对一”帮带活动,结成帮扶对子300多个,在更大范围内加强了“传帮带学”培养力度和学习交流机会,又在致富能人中培养发展了新党员。(评述。通过农村“双加”模式的推行,充分发挥党的先锋模范作用和战斗堡垒作用,加强了党对农村工作政治上的领导、工作上的引导和组织上的指导,实现了党建工作与经济发展的紧密结合。)二、搞好服务是核心。协会充分发挥优势,解决了农民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的技术服务、农资供应等问题。主要分五种类型:一是科技服务引导型。依托乡农业科技协会引导全乡协会的全面发展,辐射全乡10个行政村,每村选拔一位有技术、有觉悟、有能力的农民担任村级科技服务站站长,各村站再选10名科技示范户,每户辐射带动20名会员,形成了乡、村、户三级的服务网络。截止目前,已吸纳会员2110户,发放技术资料1万多份,举办各种培训班100多期,培训人员达5000人以上,播放大型农业技术知识投影40场。二是连锁超市服务型。在推行“双加”工作中,坚持用市场理念推进协会建设,充分依托XX市庄稼金协会,发展个连锁超市,服务对象达10个村户农民。庄稼金超市还及时为农民提供示范种子300多斤,“庄稼金1号”等农药共2890多袋,从庄稼金农资超市集体购第2页共6页回优质平价化肥120吨,全乡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