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公司僵局司法解散的理解摘要。本文以对伤害法官事件的反思出发,探讨如何保护司法防线的法官守门人,并提出建设司法公信力,完善审判制度,提高干警的安全防范意识,加强司法安保工作体系的建设等真正阻止伤害法官事件再度发生的举措,希翼能借此文唤起部分法学人士对此类事件的高度关注。关键词:伤害法官事件;公信力;安保工作体系;法治我们普遍认为司法是社会公正的最后一道防线,法官无疑就是这道防线的守门人。想要维护好司法公正,维护法治秩序,首先就该确保我们敬爱的法官的人身安全。然而近几年,伤害法官事件时有发生,但我们也必须意识到严惩恶徒只能是治标不治本,面对这些伤害法官事件,我们应当冷静分析其演变缘由。笔者看来,之所以时有伤害事件发生,主要是有以下几大方面的原因:一、法院公信力的缺失法院的公信力在近几年跌入谷底,造成公信力缺失的原因有很多,比如法官个人方面的因素,一些法官司法作风不正,玩忽职守,进而影响公信力;司法体制存在种种弊端,各地相类似案件判决不一,导致当事人不信任司法机关;实践中由于法院任务繁重、人员紧缺等原因,一些应当向当事人和社会公开的内容未及时公开,使得当事人对执法的公正性存有疑虑等等。而且,抱怨法院办案的不止是当事人和公众,法官与律师之间的矛盾也愈发激烈,有的甚至到了水火不容的地步。然而法官们很多时候却还自我感觉良好。对于前几年发生的伤害法官事件,较多的法官除了把受害法官当作完全的受害者,对当事人进行谴责以及对部分幸灾乐祸的公众表达不满之外,并没有反思自身在处理日常案件时,是否有做得不妥之处,是否有些做法正可能是引起当事人报复的引燃点。也正是由于少部分法官至公信力于不顾,滥用职权,使得部分公众对法院愈发失望,这也正是每每出现这些伤害事件时,总有些网友认为是法官办案不力,滥用职权才遭到当事人报复。而当事人采取这样一种激进的做法,往往不单纯仅是因为判决对自己不利而丧失理智,第1页共6页更多时候是当事人认为法官徇私枉法,收受钱财使得自己败诉,才会如此愤怒以致悲剧的发生。二、司法审判制度的不完善在我国,法官平均每年审理三四百个案件,且并非如美国一般,陪审团负责对案件的事实审理,法官负责案件的法律审理,使得法官面前有了一道屏风,法官就站在一个相对真空的位置上,无需面对舆论的压力,当事人即使对案件判决不服,也不会把气全撒在法官身上。真正实行了法庭内的分权与制衡,对推进司法公正起到了巨大作用。而我国,不论事实审理还是法律审理,都压在法官身上。法官需要对每个案件做出是非的明确定论,而案件的审理很多时候是无法让双方当事人都满意的。在如今法院公信力缺失的背景下,有的当事人便会认为是法官判案不公,而当事人过于偏激时,便容易发生伤害法官事件。尽管我国有陪审制度,实行陪审员与法官共同决定案件的事实和法律问题,预期是想起到制约法官权力、保障审判公正的作用。但在现实中,陪审员往往形同虚设,往往没有真正参与到审判中去。这样的陪审制度并不能给法官提供一道相对隔离舆论压力的屏风,反而是把法官推向舆论的浪头。三、法院干警的安全防范意识不强,法院领导重视程度不足法院干警作为法院安保工作的执行者,应当是时刻防止妨害法院司法工作的事件出现。然而很多法院的干警,特别是与当事人接触的基层法院的干警,很少意识到法院安保工作的重要性,未意识到日常的出入登记,盘查询问来访接待工作与法官等司法工作者的人身安全相挂钩。而也正是这样的一种意识,使得很多当事人可以随意进出法院办公大楼,从而有了一些不该发生的悲剧。另一方面,法院的领导对安保工作也不够重视。使得在出现一些人力物力不足的问题时,并没有及时重视和采取措施。使得目前法院安保工作体系仍然存在较多问题:干警编制不足,且长期得不到严格的训练;干警编制呈现老化趋势,量少质弱;在相关安保工作所需的设备也存在欠缺,甚至有些老化设备没能得到及时的更换等等。四、法院尚未形成完善的安全保卫工作体系第2页共6页由于领导对安保工作体系的不重视,使得很多安保制度未能很好地实际落实下去。在很多法院办公大楼,并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