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口单招生学风建设问题和对策[摘要]以应用型本科院校n学院对口单招生学风建设为例,分析对口单招生学风的现状,梳理影响学风的主要原因,并提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生学风、提高对口单招生整体素质和能力的具体举措。[关键词]应用型本科院校;学风;对口单招生学风是指学生对知识、能力的渴求和在学习中是否勤奋刻苦、学习纪律是否严明等,是学生在对待学习这个问题上所展示的精神、态度、风格、方法和习惯等要素的综合体现。[1]加强学风建设,是高校保证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综合竞争力的内在需求。对口单招作为普通高校面向中等职业学校(以下简称“中职校”,含普通中专、职业中专、职业高中、成人中专、技工学校)学生单独招生,是有别于普招的一种高校招生制度。相对于普招生而言,对口单招生因在中职校阶段缺失了多学科的学习和训练,加上学习习惯、单一的培养模式以及文化基础知识“先天不足”等原因导致部分学生很难适应大学生活,有的“挂科”严重,有的中途退学,有的毕业时不能取得毕业证或学位证。因此,加强对对口单招生学风问题的研究,对提高其综合竞争力、促进成长成才以及提升高校人才培养质量有着重要的现实需求和深刻的长远意义。1对口单招生学风建设的现状分析对口单招生虽然在入学考试时“自成体系”[2],但进入大学后却不是“对口培养”,而是和普招生按照同样的方式进行培养。因对口单招生普遍文化基础知识(特别是语文、高数、英语等科目)较差、在职校时缺乏多学科的学习及思维训练以及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等,导致有相当部分学生存在挂科严重、学分积点偏低以及毕业时不能顺利取得“两证”(即毕业证、学位证)。以n学院为例,该校20XX届对口单招毕业生共有330人,其中取得毕业证人数:316人,毕业证授予率:95.76%,未取得毕业证的学生中有5人因毕业设计未通过,1人因公选课未达到规定分数,2人因任选课未达到规定分数,1人因体质健康标准不合格,14人因课程未通过考试。取得学位证第1页共4页人数:252人,学位证授予率:76.36%,未取得学位证的学生中有14人未取得毕业证,有7人因受处分不能授予,86人英语未达标。跟普招生相比,对口单招的毕业生、特别是学位证授予率非常之低。对口单招生在毕业时,用人单位大都按和普招生一样的标准要求他们,比如,必须通过英语四级、计算机二级以及取得“两证”等,而这些条件往往是一些单招生所不具备的,因此会失去很多好的就业机会。有的企业知道他们是对口单招生后,干脆就不要他们或是给他们的起薪更低,这就存在“事实上的不平等”。2对口单招生学风建设存在的问题发现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先导。通过梳理对口单招生存在的学风问题,部分同学存在学习目标不明确、缺乏刻苦钻研的精神以及高校人才培养方式比较僵化等问题。2.1部分同学学习目标不明确。相对于中职校期间单一的奋斗目标“高考”,很多同学在进入大学后比较茫然,不知道该干什么。有的同学加入很多社团,整天忙于社团事务,忽略了学习;有的同学整天浑浑噩噩,虚度时日;有的同学沉迷于网络游戏、追剧、交友等不能自拔,最终荒废了学业。正是缺乏明确的学习目标,使得部分学生学习没有动力,在浑浑噩噩中迷失方向,最终使得成绩下滑,学业困难。2.2缺乏刻苦钻研的精神。对口单招生本身因中职校期间的培养模式有别于普招生,主要侧重于动手能力培养及参加各类比赛,从而导致了他们的文化基础课相对比较薄弱。进入大学后,课程增多且难度增加,较弱的底子加上他们又不愿刻苦钻研,所以学习很吃力。部分同学课程挂科,英语四级、计算机二级等“过级”考试大学四年都不能通过,最终影响其“两证”的获得及高质量就业的实现。2.3高校人才培养方式比较僵化。对口单招生虽然在考大学时与普招生有别,但进入大学后却不是“对口”培养,被纳入到和普招生一样的培养体系。与普招生相比,对口单招生的优势是在中职校期间,就接受了工程实践训练,动手能力较强。劣势则在于英语、高数基础较弱;据专业课老师反馈,专业课不能讲的太深,否则单招生听不懂,或干脆就不愿意听。虽然第2页共4页有这些差异,高校在人才培养方面,却没有据此制定相应的培养方案,而是笼统...